南京白癜风皮肤病研究所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08/5606828.html

01

南京城总是给我两种极端体验:一是孤独,一是自由。这座城市的白天,充斥着车阵、人流、楼群、店铺……的躁动;这个城市的夜晚,拥挤着灯火、暴走队、广场舞、酒吧……的喧闹;当然还有明城墙、颐和路、先锋书店……无论白天夜晚的沉静。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孤独。

与孤独并行的,是一个人的自由。白先勇似乎说过如下的话:淹没在成千上万人的大城中,一个人就得到了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独来独往,不用理会任何人的自由。

对我来说,孤独与自由都是必须的存在。我总是以为,于人,没有孤独是耻辱的,没有自由是可悲的。城市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孤独与自由的合体。一部人类的城市史,本身就是孤独中形成的自由文明史。南京城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它阔大而拥挤,没有拥挤就没有自由,不这么阔大就消弭了自由;同样,这座城市没有空间的阔大就凸显不了一个人的孤独,没有作为一座城市的拥挤就不能让我们在人流、车阵中顿感作为个体存在的孤独。总之,拥挤让南京城有了空旷的躯壳和寂寞的灵魂,一个人在这座城拥挤后的空旷里品味寂寞,这份自由实在令人神怡。

也正因为此,我才拼尽全力跌跌撞撞地挤进城市,管他哪座,站在它的街头。

02

约翰?缪尔是“美国国家公园之父”,作为美国较早的生态主义者,他直接保护了位于内华达的约塞米蒂山谷。在缪尔影响下,罗斯福总统在任期内批准创建了五十三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六个国家公园。如果没有缪尔、利奥波德、卡森、汉普顿等一批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持续努力,今天的美国就不是你眼中的美国了。约翰?缪尔的《夏日走过山间》买了多时,现在终于要翻翻了。

我的意思是,美国曾经有一批人教育美国人如何与自然相处才是智慧的生存。比如在《夏日走过山间》那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觉醒的眼睛。

03

有个朋友发给我一段迈克尔?杰克逊年在布加勒斯特的演出视频。据说,这场演出,有现场观众当场晕倒甚至昏厥,仅出动的医护救援人员就有名。视频里迈克尔唱观众叫,都疯狂,不停有人被运出去。

看着激情四溢的演唱现场,我突然想到:混乱的表象背后其实是一种秩序,看看那些被歌迷有序送出的昏厥者;反过来,有序的表象下常常暗流涌动,看看迈克尔的舞蹈和歌迷高举的双手很有序,可是下一秒谁突然晕倒昏厥却不知道。

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奇特的现象?

04

某日晚,微雨,过南艺后街。酒吧门开,音乐溢出,道边卡座上一人独饮。

擦身闪过际,饮者忽哽咽难抑,吭哧有声。

我知道,这样的朋友不需要安慰,也不需要担心。他只需要一杯啤酒,和一个,能让自己哭出来的场景。

走出十步,回首,那人和他的哽咽隐入夜雨里,连个剪影也看不到。

多么美好的城市。对一座城而言,如果少了可以肆无忌惮的啜泣人,文明即不复存在。

05

能哭出来,是一种能力。

最近有个来自著名中学的少年说自己“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其志实不在小,看他整个的精神状态,我对他最大的担心是,万一没拱成大城市里的白菜,他是否还有能力找个角落哭出来?

06

6月1日,国家给所有青壮年人送了个大礼。傍晚,瞅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于秦淮艺术街区一隅饮。身旁卡座三男人聊国家福利:

A:生不生?

B:别说这么无聊的话题。

C:假如,我说假如啊,放开二房三房,你们生不生?

A:搞笑。

B:房可以要,生还是算了。

观之,当70末80初人。

07

高考又到了。

我不关心考生,我关心教师送考花样。去年东北有个大老爷们在班里穿旗袍给学生减压,南方有个教务主任率一众考生跪在地上祈福。有数不清的红旗袍、花旗袍、紫旗袍女教师送考,还有几匹不太高的马给牵到考点门口转圈。

今年会有什么爆款?

说话间看到一款,估计会爆。郑州一中学,几位学校领导一起穿上装扮成旧日状元模样,给高三各毕业班送粽子送鲤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wxtz/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