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博物馆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城西门内侧(荆州市荆中路号),是一座融陈列展览、文物收藏与保护、考古发掘与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原为唐开元观所在地,始建于年,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多平方米。年获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年获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单位称号。年获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

博物馆馆藏文物13万余件,绝大多数是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也有一部分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其类别包括铜器、陶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丝织品、金银器、古字画、简牍等。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国家一级文物件套,以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和陶塑动物、楚和汉的漆木器、丝织品最具特色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荆州博物馆分陈列大楼、珍品馆、楚乐宫和旅游商店、古开元观四部分组成。主体建筑为陈列大楼和珍品馆。其中陈列大楼馆内展览有《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汉平原楚汉青铜文化展》、《传世文物精品展》、《荆州出土古代简牍文字展》;珍品馆展览有《荆州凤凰山号汉墓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楚汉织绣品展》,展览面积达多平方米,共展出各种珍贵文物余件。展示了本地区年历史沧桑变迁及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

楚乐宫展演馆,以彩绘石馨、青铜编钟、青石排箫、双鸟架鼓、古筝等楚时乐器再现楚国宫廷音乐舞蹈,独具魅力。其中25具一套的石编馨,声音清越。当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播出的《东方红》乐曲,即由这一套馨演奏。旅游商店是一家以研发、营销复仿制古代漆木器和古代织绣品为主的专卖商店。

古开元观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年),故名。该观占地多平方米,座北朝南。观前有雄狮一对,山门乃砖木结构,书有“开元观”三个苍劲大字。入观第一重为雷神殿,相距20多米是第二重为三清殿,第三重为天门,有3.3米的高台。登其19级台阶之上就是祖师殿。殿前是天门,为一座精巧的门楼,檐角有立雕幡龙一对,张牙舞爪,鳞片飞动,似欲升天之势。祖师殿飞檐雕龙,高插宝剑象征着法力无边。正中天花板上,绘有五彩图案,15条龙、20只凤相互盘绕。

 据统计,荆州博物馆发掘了七千余座古墓葬和五十余处古遗址,其中鸡公山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场,阴湘城、走马岭新石器时代古城址,天星观一、二号楚墓,马山一号楚墓,雨台山、拍马山楚墓群,张家山、凤凰山、高台秦汉墓地,凤凰山号汉墓等项目,皆属重大考古发现。

年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年潜江章华台遗址的发掘分别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了诸如世界上最早的泥塑动物群;史前巧夺天工的各种玉器;成色如新的四代越王剑和吴王夫差矛;迄今我国保存最好、品种最全、织绣工艺最精湛、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丝绸宝库”的马山战国丝织品;有目前所知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色泽绚丽、工艺精湛,占全国总数五分之三的逾万件楚秦汉漆木器以及距今两千多年保存完好的西汉古尸等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楚和秦汉简牍数量在全国居第一,此外,荆州博物馆在饱水漆木器脱水与古丝织品保护技术方面已居全国前列。江陵马山l号楚墓是一座战国中期的小型土坑木椁墓。葬具为一椁一棺。总共出土随葬品余件,有丝麻织品、青铜器、陶器、竹器和木桶等。其中,以丝织品为大宗,35件,计服饰20件,案3件,胎1件,其它物品ll件。丝织物的种类有绢、纱、锑、罗、绮、锦、绦、组。几乎包括了先秦时期丝织品的全部品种。经线提花锦的组织结构和纹样都十分复杂,舞人动物纹锦的纹样横贯全幅,充分反映了当时已有了先进的提花织造技术。墓中出土的纬线起花绦和针织绦是世界纺织史上的重大发现,把我国纬线起花和针织技术的起源提前到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精美的刺绣品共有17种纹样,构图大,讲究对称、平衡,色彩配合恰当,给人以端庄典雅、富丽堂皇的美感。纹样内容充满神话色彩,鲜明地反映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特色。墓中出土的衣袍为直据,是当时贵族中最流行的一种服式。这批先秦织物的出土,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纺织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龙凤虎纹绣罗(局部)、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衾(局部)、田猎纹绦(局部)三件藏荆州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

战国,一组图案长29.5、宽21厘米。荆州市荆州区马山一号墓出土。见于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衣面。灰白色罗绣地。绣线可见红棕、棕、黄绿、土黄、桔红、黑、灰色。图案由龙、凤、虎、虬四种动物组成,一侧是一只凤鸟,双翅张开,脚踏虬;另一侧是一只斑斓猛虎,张牙舞爪朝前方奔逐龙,龙作抵御状。图案色彩鲜艳,绣工精细。战国,长、宽厘米。荆州市荆州区马山一号墓出土。近正方形,上端中部有凹口,并包有彩条纹绮的被识。衿面由二十五片具不同花纹的绣绢拼成,正中是由二十三片绣绢缀成的蟠龙飞凤纹,左右两侧各有一片舞凤逐龙纹。衿里用灰白色绢,里缘用红棕绣绢。年湖北省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纬线起花,地组织为平纹,经密每厘米36根,纬密每厘米22根。花纹经面长17.5原米,纬向宽6.8厘米。经纬线均为深棕色,花纬为土黄、钻蓝和红棕王色。花纬与地纬相间布置,花纬用穿绕法织人。花纹由四个菱形排成上下行。上行右方是二人乘田车追逐猎物,车有?、厢、轮,轮有毂、八辐。车厢外侧后部一人为御者,跽坐;钴蓝色衣,系红棕色腰带,头戴兜签,手前伸作驭马状。内侧一人立乘,着土黄色衣,似戴兜签,右手持弓,左手放箭。车后立旗杆,上挂向后飘动的旌旗。左上方菱形中部有凸起的山丘,山丘前有——鹿仓惶逃奔,山丘中一兽已被射中倒地。下行两个菱形均为武士搏兽之图形。右下为——手执盾,—一手执长剑的武士搏虎;右下方是手执长剑的武士搏豹。花纹简约质朴,具有立体感。纬线起花绦和写实田猎纹,是先秦丝织物中罕见的作品。凤凰山位于荆州市城北约五公里处的楚故都纪南城的东南隅,是一处南北走向的平缓岗地。公元前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都城纪南城后,这里便沦为废墟并成为秦汉时期的一处贵族墓地。经过考古钻探,已发现秦和西汉时期的古墓多座,号西汉墓就是其中的一座。年发掘。墓葬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椁二棺,椁室分为头厢、边厢和棺室三部分,棺室与另外两室之间有门窗相通。墓内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和竹牍“告地书”、笔、墨、天平衡杆以及漆器、铜器、陶器、竹器、丝麻织物、木俑等五百余件珍贵文物。根据墓中出土的竹牍记载,古尸名为“遂”,江陵西乡市阳里人,生前爵位为五大夫(西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死亡年龄约60岁,下葬时间为西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年),距出土时已有年。出土时古尸外形基本完整,身长1.66米,体重52.5公斤。

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均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亦可活动,32颗牙齿齐全且牢固,鼻道畅通,左耳鼓膜犹存,脑壳完整,脑膜血管清晰,内脏器官齐全,骨骼正常,皮下胶原纤维保存良好,与新鲜组织非常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西汉时期的科学、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文编辑:掌上荆州(转载须注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qxhj/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