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归纳可打印
欢迎加入语文匠QQ高中名师2群,群号:;欢迎加入语文匠高中名师3群,群号:;欢迎加入语文匠初中名师总群,群号:;欢迎加入语文匠班主任群,群号:.数千份资料等你下载,每日更新,全国最大最活跃的教师群,没有之一。 语文匠商务合作以及买书买网课,请联系小编,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回答诗后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技巧指要: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例题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问: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技巧指要: ①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句中的“人已远”。 ②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例题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例题5、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技巧指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着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问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渲染(正面描写)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4.想象(虚写)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如《望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5.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渡湘江① 杜审言 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③,不似湘江水北流。 ①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②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 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做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从“悲昔游”“不似湘江水北流”两句可以体会出来,前者是对比,后者是反衬。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第一句写往昔春日游园之乐,对比之下,更加让人觉得当前流放处境的“悲”;第二句写眼前春光烂漫、鸟语花香,这让人欢欣的景物,恰恰反衬出流放赴边途中“愁”的格外浓重。(意思对即可) (·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歌助读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点出“闻说”二字,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B.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诗人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反衬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C.“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不曾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D.尾联“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E.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 解析:B项,“反衬”有误,这里应是“正衬”,可以直接用“衬托”;E项,“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有误,应为“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答案:BE 2.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 道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ǎi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参考答案: ①对比。诗中将无名鸟和百舌、黄鹂的形象、地位及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作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专权者的讽刺和对无名鸟的同情。(3分)②托物言志(或者象征)。诗人借助高岩鸟的形象塑造,象征了不被人容纳无人欣赏的高洁之士。(3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因为离别在即,若果管弦乐队再演奏出离别的曲子,自己难舍的内心情绪将控制不住,故希望演奏出悦耳的音乐。这个以喜相送反衬悲离的结句,传递出诗人与当地群众的深情厚谊。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屡次坚拒元朝征召。 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 下列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的心情却不一样,从而体现了眼前的苦闷伤感。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 动静结合。(明技巧)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释运用)②寓情于景。(明技巧)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释运用)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析作用) [白话诗歌]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好客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照应门户的僮仆,也不要总把院门关上。 [诗歌鉴赏] 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表现一种恬淡适意的情怀。颔联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对仗工整外,还采用了对面敷彩表现法,本为鸟在落日时飞上飞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下;本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静,诗人却说秋原在人心之外显得安闲。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年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4.B 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4.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年全国卷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D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常见修辞手法及例析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砌下落梅如雪乱”是对景生情,诗人把落梅比喻成雪。阶下飘落的梅花,如落雪一样纷乱,写出了作者纷乱的情怀;把身上拂了又拂,落花又把全身落满。最后一句以春草喻离愁,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李煜在春天怀念远人不归,表达了对忆念之人的深挚感情。 年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比喻生动贴切(比喻修辞本身作用);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使命感。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代白居易(白居易《琵琶行》);“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锦鳞”代指鱼,用鱼的特征代指鱼。如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答:本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语言生动形象,新鲜奇特,表达了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恼与苦闷。 3、夸张 夸张就是把事物夸大或缩小,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但却很能表达作者游览此山、摆脱世俗的愿望。又如项羽在《垓下歌》中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并不是说项羽真有那么大的力气,而是以夸张的手法极写自己的盖世之奇才与命运之困厄,抒发了一种盖世英雄旷世悲凉的痛苦之情。 4、比拟 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能解人意,为友人传情达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江水也知道依依惜别。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运用拟人手法,请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意义集中含蓄。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木桃”和“琼瑶”相对。表达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是爱慕之情的表露。 如年全国高考题第8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 (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6分)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寂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感、凄凉之情。 6、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用反问句式,体现了作者的傲岸,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杜牧“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7、设问 就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主要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内容,使文章波澜有变化。 开篇设问,可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可以承上启下;结尾设问,可以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阿鲁威的《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再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年全国卷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14.A 15.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所选的诗歌材料是一首七言古风,诗歌作者针对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中“精卫”这个人物展开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怀。对于阅读面广、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难度不大;但对于阅读面较窄、不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则有一定难度。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前三项分别就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后一项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其中,A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项“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 点睛:解答此题,要注意几方面的结合。一是诗句内容的正确理解,二是作者通过全诗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三是对诗歌各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正确分析,四是对相关诗歌的正确理解和赏析。比如D项,就必须对白居易的《观刈麦》的语言特点有正确的把握。 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设置开放性答案,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对一些古诗的解读是可以多元的,此题可以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因此凡是能够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视为正确。这里介绍两种观点: 观点一:同意。原因有:(1)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精神的一种自我抒发;(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继承遗志,生命不息,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原因有:(1)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自我之身,成全精卫之志。 点睛:这是一道主观性答题的试题。组织答案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对“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这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答案要明白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而且都要说出具体理由。 8、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范例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人,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拟人手法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排比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人,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拟人手法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排比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9、反复 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宋史·孝宗本纪》载,隆兴二年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解析:本词上阕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写绝壁陡峭、直插云霄,运用夸张手法;“天际两蛾凝黛”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突出了山的秀美,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答案:①夸张,“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景;②拟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带恨,寄寓了词人内心的愁苦;③比喻,“天际两蛾凝黛”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比作女子的蛾眉,突出了远山的秀美。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区别 (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对比和衬托既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因而,在解题时若问及表现手法时,也应当包括修辞手法范畴下的象征、比喻、对比、衬托、反复等。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四、篇章结构 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 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写、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一)其中心是景(事、物)与情(或主旨)的关系(顺序),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 1、先景后情(大多如此)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的结句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的结句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醒来后只觉暮色苍茫黯淡,风雨迷蒙凄清,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这种以景语结情语的写法,更富意蕴,更有感染力,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二)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 明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3、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4、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5、层层深入: 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三、主旨的体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 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4.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 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张丞相引荐之意。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3.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 答: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题。 4.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用“乞祭余”却还向妻妾炫耀的齐人和甘愿在绵山中烧死也不愿出山的介之推相比,讽刺了向权贵谄媚,追名逐利的小人,同时,赞扬了受迫害也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5、先扬后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答: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先扬后抑。前两句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而贾生才情无与伦比,表现出汉文帝对贾生的器重;后两句写汉文帝夜半不眠,不是向贾生询问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询问鬼神的本源问题,极尽抑扬吞吐之妙。辞锋犀利,讽刺辛辣,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经典例题: 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这是诗人游览越中,有感而发写下的。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这首诗歌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前三句极写越王战胜后的盛况,而第四句却笔锋一转,极写眼前的衰败和凄凉;这样,在结构上,前后对比鲜明(由古及今),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2、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而尾联又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和次句中的“遥”相呼应,表明是同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3、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①。 锦帽貂裘②,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③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 注:①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②锦帽貂裘: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③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层意思。④天狼: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当时常侵入宋边境的西夏。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下片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上片以描述为主,主要描写了一幅热烈、豪壮的出猎场面;下片重在抒情,尤其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的愿望。上片的记叙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充分地铺垫。 四、温馨提示 有的题目问该诗或哪几句运用了哪些(几种)表现手法,那么这类题目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甚至篇章结构方面思考,针对具体的诗歌,往往会云开雾散,不至于找不着北。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分析。 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作者以笼中莺自比,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有的题目则是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时就要在所有出现的手法里进行权衡,从而确定最利于表情达意的那一种手法。 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对于这首诗,谜底就在题目“早行”上,那么作者是如何来表现早行的呢?答案也就很好敲定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jbhjb/3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星偶24测试你的抗压指数是多少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