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必读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主要内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简介 卞毓麟 卞毓麟,江苏泰州人,年7月生于上海。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年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现为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著译图书30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特邀编审。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余篇。 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相关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 代表作品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叫三声夸克》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卞毓麟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主要内容 这是一本很经典的书,作者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介绍了从近处我们所熟知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文笔流畅,故事性强。 主要内容介绍 序曲 从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入,简要介绍星座的概念、划分与命名的有关知识。 大地的尺寸 西方科学家在研究星星的距离的过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圆形的,并且初步测出了地球的周长;接着中国唐代科学家第一次进行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后来的科学家们利用三角网,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更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形状。 明月何处有 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字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大阳视差。 间奏 关于两大宇宙体系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完成了巨著《天体运行论》,布鲁诺支持他的这一观点。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金星绕着大阳转,观测视角伸向了银河系。 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 人类弄明白了:恒星原来并不是“固定的行星”,满天的星星原来离我们有近有远,地球绕着大阳转动;什么是恒星的“视差”,科学家布哈雷泛舟泰晤士河上的时候,偶然发现恒星位置偏移是由于光线的运动和地球的公转所合成的;介绍“光年”的概念,科学家们利用先进仪器测定恒星视差,“日心说”取得胜利;天文学家们利用三角法测定出了恒星视差。 通向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 介绍星等对测定恒星距离的作用、恒星光谱的分类知识、赫罗图和利用赫罗图推求恒星视差的“分光视差法”、分光法的妙用。 再来一插曲:银河系和岛宇宙 从德漠克利特到康德,几位思想家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论出了“恒星系统”的存在,赫歇尔兄弟发现了银河的存在,科学家们发现了大小麦云和仙女座大星云的存在。 通向远恒星的第二级阶梯 介绍变星的概念和发现的变星,一根新的测量标杆“造父视差”出现,介绍球状星团和银河系的大小,介绍发现的河外星系和星系团。 欲穷亿年目,更上几层楼 可以利用新星或超新星测定某些天体的距离;更远的天体的距离可以利用亮星来测量;对远得无法分辨其中的单个恒星的球状星团或河外星系,可以采用近大远小的方法来测定。 尾声:介绍“类星体”有关知识;人类利用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探索神秘的星际空间,期待邂逅外星文明。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主题概括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科普著作,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作者把人类对天空的遐想和科学的解读进行鲜明的对比,在揭秘、纠偏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浩渺宇宙的探索和赞美之情。作者也欲通过该书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天文学的研究当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zqxz/9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石化,汽油每升直降06元,加油满二
- 下一篇文章: 今年清华北大免笔试招国际生这些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