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枭雄们》连载中……公元九二五年的十二月底,石壕驿站。昏黄的油灯照亮了孟知祥的身影,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一个身影,他神情严肃,长叹道;  “天下又要大乱了。”趁着乱子烧到自己身上之前,赶紧出发,去自己的封地吧。这一夜,衣库使马彦拿着诛杀郭崇韬的教令来跟孟知祥打招呼。史书记载,此夜过后,孟知祥立马奔赴成都,史书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孟知祥的前进速度与急迫心情:昼夜兼行。似乎只有一个快字可以形容。但实质上,除了田径赛场上的短跑比赛,前进的关键并不在于快慢。前进的要素有两个,一个是方向,另一个是节奏,而目的只有一个,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孟知祥显然是这样方面的高手,他一个身体健全的中年人,日夜兼行竟然跑不赢动过大手术的太监马彦。在马彦抵达成都的四天后,他才进城。照此来看,他采取的应该是跟随战术。这是一个成功的战术,也是唯一正确的战术,迟到的四天让他恰好避过了那个血雨腥风的早晨,又及时赶到接管了成都。早一步,他将无法面对老朋友郭崇韬,迟一步,成都将别人所夺(康延孝)。此时,该走的已经走了,不该走的也走了,孟知祥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审视成都这座繁华的大都会。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些让自己心跳不已的东西。在进入成都之后,因为李继岌占着王衍的皇宫,孟知祥只好到王衍的舅舅徐延琼的府里住着,进门之后,他看到有一面墙,奇怪的是墙外还罩了一层红纱。“这是什么东西?”不等回答,孟知祥亲自掀开了那面红纱,仿若新郞为新娘掀去头巾,我可以保证,孟知祥的喜悦不亚于一位新郞。上面赫然写着一个“孟”字。乱涂乱画虽然破坏公物,但这个孟字是前任蜀王王衍写的,据记载,王衍到舅舅家里玩,对其府上的豪华装修表示了高度赞赏,欣然题笔孟字,取梦的同音,赞其为梦中仙府。“王衍这个小子也知道这里迟早要交给我啊!”大笑之后,孟知祥心安理得住了下来,接下来,还有更让他热血沸腾的事情。在李继岌离开成都后,孟知祥迈进了宫殿,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孟德。孟德是造殿工匠的名字,大概相当于总设计师,题孟德的名字,用意跟现在画家签名差不多。中国人是非常喜欢搞文字游戏的,很容易,孟知祥就把“孟德”看成了“孟得”。这座宫殿早就注定是为我准备的!很多年前,李存勖要提拔孟知祥出任中门使,面对这个相当有前途的职位,孟知祥谦虚地表示能力不足,然后推荐了郭崇韬。这并不代表孟仁兄不求上进,实际上,他的抱负超过了郭崇韬。中门使,不过总管,枢密使,不过一相。要做就做万人之上。自己的理想不在别处,就在这里。隐忍了大半辈子,现在,锋芒毕露吧。孟知祥坐镇成都,开始治理他的一亩三分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打击流寇,整顿军队,安抚百姓。蜀内是一处称霸的好地方,外有雄关险道,内有沃田千里。孟知祥开始积蓄起他的力量。割据是个高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只有够实力的人才走得更远。在这个艰险的道路上,除了硬实力,诸如军队,粮草,城池等。还需要过硬的软实力,比如人才。不久后,人才就来了。这个人是任圜派过来的。任圜先生精忠报国,自然不会派人过来支持孟知祥的割据事业,实质上,这个人是来收数的。回到洛阳后,任圜被委以重任,担任三司使,我们知道三司使主要是管财政,可任圜的这个财政部长可谓一穷二白,本来后唐的国库就被李存勖刘玉娘们折腾了差不多,李嗣源换届选举,还要给魏州那帮人发项目奖金,资金实在吃紧。好在,任圜知道成都有钱。向地方要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顺利把钱收上来,任圜决定起用一个有能力的人:赵季良。赵季良,字德彰,济阴人(山东曹县),如果大家还记得,这个人在魏州曾经当面问责过李存勖的复唐灭梁工作,这会是任圜的部下,任盐铁判官。在任圜看来,此人精通吏事,还有勇有谋,让他去收钱再合适不过。总的来说,任圜还是有眼光的,可他没想到,识货的不只有他一个人。赵季良翻山越岭来到成都,见到孟知祥后,只字未提要钱的事,反而先拿出其他的东西:西川节度使的符节,以及加侍中的制书。欲先取之,必将给之。可惜,这些东西骗些新入职场的新丁还是可以,要忽悠混了三十年的孟知祥是不够的。“德彰兄不会只为了送些东西专程跑一趟吧。”望着赵季良,孟知祥露出了神秘的笑容。好吧,话还是打开窗户说的好。赵季良掏出三司的文件,要求将成都内库的钱运往洛阳(王衍先生的私房钱),然后还要设立税务机构(制置转运司),将每年收上来的税钱及时送到中央去。果然,好处不是白给的。孟知祥脸色一沉。“下面的税赋是供给西川士兵的,将这些钱输送到洛阳,我们的士兵吃什么?”欠钱的就是大爷,赵季良面对要耍赖的孟知祥叫苦不迭。可没想到,孟知祥并没有吃独食的意思。“税收就没办法输送了,内库的东西您就运走吧。”赵季良脸出了放松的笑容,总算没有空手回去了,事实,他也不用回去了。“德彰兄,我看洛阳你还是别回去了,就在这里帮我吧。”欠债只想付利息也就罢了,还要把人家收数的给收编,简直岂有此理,可听到这一句,赵季良亦露出了暧昧的笑容。恭敬不如从命!赵季良早就不想在洛阳干了,那里除了事必躬亲的任圜,还有唯我独尊的安重诲,实在没有他发挥的余地。而据记载,他跟孟知祥是老朋友。工作失误用人不淑啊,任圜先生。叫赵季良去收孟知祥的钱,那不等于叫潘金莲上西门大药房买虎鞭海狗大力丸吗?就算从成都弄出了内库的珍宝,也补不了流失一个赵季良的损失。对于这一点,任圜先生大概是不会明白,也无需明白。因为此时的任圜正忙于跟方重诲相斗,不久后,还败阵病退了。于是,制略蜀地的任务就落到了方重诲的头上。夜,一座大宅子。灯光下,一个老妇人正在打包行李。过了一会,她突然停下,叹了一口气,转身问道;“吾儿非去西川不可吗?”“上命已下,非去不可!”听到回答,忧愁布满了老妇的脸孔。“当年入蜀回来,你献破蜀之谋,现在又去,你将要用你的命来报答蜀人了。”天要下雨,儿要建功立业,随他去吧。将要远行的正是曾经出使蜀国的李严。从蜀地回来后,李严开启了灭蜀之议,又亲自带路,以舌为剑,攻下不少地盘,论功行赏,出任泗州防御使,再努把力,节度使就在眼前。可李严先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当多大的官不是其奋斗目标,办多大的事才是人生追求,在听闻孟知祥不交税,还私扣中央特派员赵季良后,李严主动打报告,找到安重诲,要求担任西川兵马都监。圣人曾经教育我们,父母在,不远游。不听孔老师教导的李严背起行李,就朝成都进发。李严先生的名声已经臭成都大街了,在听到他竟然还敢来时,成都人着实被震惊了,当即有人向孟知祥建议,立刻向中央打报告,让这个人从那来的回那去。孟知祥摆摆手。不要这样,皇帝的命令已经下了,天子一言九鼎,俺们不要去倒皇帝的面子,李严要来就让他来是了。让他来?面对手下疑惑的表情。孟知祥又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不但要让他来,而且应该去接他。多派些人,到剑门去接。”李严再一次来到成都,这是史书上他的第三次,哲学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次与前两次的区别是:此次成都游是单程游。刚跨进剑门关,李严就见到了隆重欢迎他的人,可惜没有鲜花,只有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大兵。你不是来西川当兵马都监吗?现在就让人见识一下西川的兵马!据记载,接管成都后,孟知祥大扩军,我虽然数学不好,但在史书中粗略一数,成都附近就有近七万人。而这些兵就是从里面选出来的精兵,见面之后,也不寒暄,个个手握刀柄,表情严肃。自然,这些兵不是真得来接李严,这是一个恐吓术。孟知祥同学善于借鉴前辈的发明创造,当年王建就曾经用恐吓计吓跑过的唐相韦昭度。可惜的是,相比韦昭度,李严的胆子要大得多。前面就是刀山火海,我已经来了,就决不退缩。从一群盛甲骑士中,李严策马穿过。现在,阅兵已经结束,请各位送我一起向成都进发吧。来到成都后,李严毫不客气,立马找到了主人翁的良好感觉,把军队当成了自己的主管单位。没事还找孟知祥的牙将们谈谈心,向孟知祥要兵册看,一点没把自己当外人的意思。面对不识趣的李严,孟知祥却没有下逐客令,反而大摆宴席,盛情款待。据记载,孟知祥跟李严是有交情的,当年李存勖让李严给自己的儿子李继岌当家庭教师,那知道李严兄弟的志气很大,架子也大,不愿教太子读书。李存勖一怒之下,要请他上西天,还是孟知祥收到消息,赤脚跑进来劝说,将李严从死门关里拉了回来。大家都是熟人,我对你还有救命之恩,就不要把事情搞得太难看,兄弟自觉点,该吃地吃,该玩的玩,走时带点土特产回去孝敬伯母,这个事情就算结束了。可事实证明,李严同学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有礼必收,有宴必赴,吃完擦擦嘴就走,没半点回洛阳的意思。对于不上道的李严,只好请他上路。某天,孟知祥又请李严吃饭,按理说,吃饭向来是杀人越货,有仇报仇的不二前戏,但李严先生毫不介意,一听有饭吃,饿着肚子又来了。吃饭中,孟知祥突然谈起当今圣上(也就是李嗣源)杀太监的事来。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zqxz/1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