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期播出的《大洋追鱼记》是近年来少见的一部有现实主义质感的纪录片,记录了船员的海上生活状态和捕捞工作全过程。在充满烟火气的镜头中,张张可信可亲可敬的生动面孔出现在印度洋波涛汹涌、壮观险烈的捕捞场景里。质朴而敏锐的镜头,捕捉到了当下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律动,并折射出时代在他们身上的投影以及时代机遇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一、烟火气中彰显生存智慧

远离陆地的“烟火气”一定不光是炊烟袅袅、灯火可亲,还有与船员们像家人一般亲密互动而升腾的暖意、乐趣和生活气息。这些有情怀的平凡百姓,虽然都不高大上,但赶海路时的单调枯燥,并没有影响他们追求生活中的浪漫。过年思乡,在船上吃饺子,说起老婆孩子,一句风趣的调侃“看有没有人漂洋过海来看你”引起的笑声在霞光红满天的海面上传了很远。在“远渔”号的整个工作场景叙述中,可以发现争吵是他们的工作方法。从船长开始,到大副、二副,相互交流的方式是争吵,“说你为什么不那样弄”,让人感觉都有怨气,比如“远渔”号的二副张道报的感觉就是要熬到头,不急不急,熬到了,就什么都会了。终于有一次碰着大鱼了,碰着海豚一样的那种大鱼,这个海豚非我们说的那个海豚,船员说那叫海狗,海狗嗖嗖地跑过,再钓起来时,好多鱼变成了鱼头,很沮丧。再抻鱼线,有鱼的时候鱼线抻得很紧,现在没鱼了,鱼线就飘起来了。鱼况不佳,就赶快转换下一场,从头再来。海浪颠簸时,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在大风大浪中成长。

纪实镜头里的这种表达有张力,我们会在生活中的某一时刻,从中发现自己。“远渔”号和号船长不约而同地跟厨师文茂树、李想说,要让大家吃饱了,吃饱了就不累了,找到像家一样的感觉。这些语言亲切,把中国人的相互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话语,真心话、实在话在情感温度之中升华,无声地直抵人心。

二、直逼现实的纪实品质呈现

纪录片贵在真实。它塑造了我们的社会意识和对当下、历史的理解,同样还给予我们一种生活奋斗的意志和勇气。《大洋追鱼记》叙事真诚、质朴,用人物对话方式,结合纪实影像的表现手法,突出个人视角、个体叙事,从百姓的影像视角观照,追求纪实品质。

细节真实,是特别打动人的地方,真实完全来源于生活。收钓的时候打双八字不行,只能打单八字,当时“远渔”号大副秦先付说要打双八字,试了不行,二副张道报坚持打单八字,最后,单八字行了。矛盾纠葛展现在言谈话语中,非常真实,人物性格特征也刻画得入木三分。

真实,装不出来。看到充满生活气息的、粗粝感的这些的画面,代入感特别强,细节的真实提升了美学品质。

环境的真实,是纪录片特别重要的一个基座。《大洋追鱼记》中没有搭景,海上颠簸风浪,也没办法扮演,更没有虚拟,更谈不上什么真实“再现”了。

新时代是人民的时代,真情表达为时代故事增添情感。《大洋追鱼记》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讲好中国故事,让文艺作品给人带来自信自强、温暖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气神

《大洋追鱼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远洋人勇敢闯大洋、走向深蓝的崭新风貌,完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生动讲述,成为了一个讲出好的中国故事的路径样本,传递了人与海、人与印度洋、人与金枪鱼、人与人自己的内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内蕴。

纪实赋能是《大洋追鱼记》的一大特色。人只有一辈子,出海以后大家亲如一家,相濡以沫,团结协作,团队的精神内核是坚韧。船员们当然也会有抱怨,但是更乐观,“也容易上火,一上鱼就高兴了。”生在四川的厨师文茂树在船上学会了蒸馒头,从此不再跟二副秦先付学习和面是如何要面光手光盆光,满心地自豪。谈到以后回到岸上,他老婆调侃说,“你都会蒸馒头了,那咱们俩去卖馒头去”,他还不乐意,“哎,我怎么能去卖馒头。”还有“远渔”号船长,一位黝黑的山东汉子,一心争上游、担心被打败,自己装不上吨鱼可能说不过去,“没有鱼就上火,成宿睡不着觉”的梁向前;累起来的时候觉得特过瘾,钓到大鱼大目的时候很高兴,收不上钓的时候就“觉得透支了”的二副张道报。成年人谁也照顾不了谁的情绪,靠双手劳动才能值得大家尊重、奔着美好的生活去。“因为家有老人又有孩子,那就不能太舒服”,言谈话语蕴含着满满的中国式哲理,诠释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和中国力量。

伟大时代的创造者是由无数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组成的,他们的奋斗经历感知了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让伟大的时代变得可触可感,也再一次诠释了小切口凸显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精品创作圭臬。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征程已经开启,伟大的时代将为中国纪录片人提供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纪录片,从普通人的平凡视角、普通人的真实故事,表达这些优秀中华儿女坚定的信念、美好的心灵、艰辛的奋斗和对伟大时代的感怀。以情动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探求新时代新征程的思想之源、力量之源、精神之源。记录新时代华章,谱写人民赞歌。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监制:杨明品

轮值主编:赵捷

后期编辑:索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zqxz/1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