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会不会超预期新浪财经
来源:雪球 今天很好奇地拿阳明海运和马士基以及中远海控进行了一下对比,在一季度,马士基和中远海控的财务指标挺接近的,都是30%左右的毛利率和20%左右的净利率吧,但是两家台湾企业,长荣和阳明,毛利率50%,净利率40%,这就很变态了。 有球友说是因为中远内河运输比较多,但是看了一下一季度中远的经营数据,内河运输占比很小的。 占收入的5%左右,总运量的20%左右用于内河运输了。 但是跨太平洋航线,即北美南美航线吧,运价增幅不到40%,这和网上查到的翻了2-3倍的增幅相差有点远吧。 拿盐田到长滩的为例,年1月-至今,运价最低是,最高已经1了,年12月是的样子,算是去年1季度均价吧,年1-3月运价分别是,,,这平均下来年1季度均价也是,高到%的增幅啊,这才40%;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不是有点远了。 是货代网站上的数据有误呢,还是大部分钱都被中间商,即货代公司拿走了呢,班轮公司赚的并不多。细思一下好像不对,货代公司话语权是不如联盟的,怎么可能班轮喝汤,货代吃肉。 仔细想了一下,拿现在为例,如果你去订舱位,大多数只能订购到5月31日甚至6月开船的班轮。而这个班轮公司要走1个半月到2个月才能到港,然后卸货。 为啥说是1个半月到2个月呢,根据中远海控的一季报数据,总运力万TEU,一季度运载了万TEU,万TEU的运力,每艘船一个来回,总计是能运万割TEU,因为亚洲区和内河航程较短,姑且算是一季度所有船都只跑了一个来回吧。所以上海到长滩是1个半月到长滩,半个月花在等待靠岸,卸货,装货柜回空箱上,再一个月跑回到上海港。 根据海狗的收入确认政策,是到港卸货后才能确认收入,所以年3月底的收入来自于卖家在年1月初,订的舱位;1月底船离港处罚,3月底到港卸完货。 故此海狗的一季度均价是要拿上个季度,即年四季度的均价来计算。再加上长协价的影响,估计是要拿年3季度的均价来计算年1季度的利润。盐田到长滩年7-12月的均价分别是,4,;,,。对比年4季度左右的均价价格确实是涨幅只有30%-90%;而且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大部分是空箱子,美国洛杉矶港3月份的出口是每4个箱子,有3个是空的,这些空箱子运价肯定不高。故此货代公司应该没赚走大头,利润大部分是在班轮公司手里。 各位查询到的5月份的价格1美金一个货柜,要在3季度甚至是4季度才能体现了,个人觉得接下来连续3个季度海狗的数据都会超预期的。 而出口为主的上市公司预期将会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拉跨,一季度才只是个开始。 股市有风险,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作者:专注趋势投资链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zqxz/10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丰富的食品库南极磷虾海洋世界杂志
- 下一篇文章: 中亚至宝探秘系列报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