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吃货,袁大总统
百吃不厌的“总统鸭” 袁世凯府中的“总统鸭”做法如何不得而知。单从其喂鸭子的饲料就可以看出寻常百姓家不能及之处:用鹿茸捣成碎屑拌以高梁而成。入冬以后,袁世凯每天都要吃一只这种鸭子,他尤好吃鸭皮与鸭肫。据说他用象牙筷子把鸭皮一掀,一转两转,就把鸭皮卷下一大块来。 诱人的“鲤鱼焙面” 袁府还有道经典菜,叫“鲤鱼焙面”,鲤鱼要选用上好的黄河鲤。这道菜的做法倒是流传出来了:先将鲤鱼宰杀洗净,剪翅去鳍,接着用刀把鱼的两面拉成瓦楞纹;鸡蛋放入碗中打散,加少许盐及芡粉拌和,抹匀抹在鱼的身上;面粉加水和匀,揉透,拉成头发般的细丝,经油炸黄,盛起装盘;锅烧热下油,烧至六成熟,将鱼入锅,炸成金黄色时取出,放在炸好的面上。锅内留油少许,放葱花、糖、醋、酒、鱼汤,烧沸后勾芡,淋上麻油……光是听这做法就让人觉得是很有食欲了。 “饭桶”袁世凯 袁世凯一向认为“能吃才能做事”,曾在天津袁府任总管的陶树德回忆,袁“每天凌晨5时起床,之后进办公室批阅一会儿文件”,“喝茶、牛肉汁、鸡汁。早晨7时吃早点:包子4个,鸡丝面一碗。10时左右,进鹿茸一盖碗。11时许,进人参一杯。中午12时午餐”,下午进食“点心(西餐),然后服自制活络丹、海狗肾。晚7时晚餐……” 一日早晨,袁世凯和张一麐谈着公事,忽然问张吃了没,张答已吃过,袁世凯就让侍者上早餐。袁世凯边谈边吃,先吃了二十个鸡蛋,接着又吃了一蒸笼蛋糕,事未谈完,早餐已尽。在一边的张一麐看得目瞪口呆。这件事在张一麐的《古红梅阁笔记》中有记载:“先食鸡子(鸡蛋)二十枚,继而进蛋糕一蒸笼,剖食皆尽。余私意此二十鸡蛋一盘蛋糕,余食之可供十日。无怪其精力过人也……” 吃饭也是“演戏” 据说,只有在心腹面前,袁世凯才不遮掩,而对待一般官员,他经常摆出一副“心忧天下,茶饭不思”的模样。一次,袁世凯故意在吃饭时召见内阁成员,大家见他正端着一碗小米粥,就着一条鲫鱼吃饭,配菜只有一小瓶佐料。内阁成员见了,不免赞扬道:“总统生活这么俭朴,我辈值得仿效。”事后,袁世凯身边卫士透露说:总统吃的是西北上等小米,是一粒粒精心挑选出来的;鲫鱼是有名的洪河鲫,为了保鲜,专门放在猪油里从千里之外的河南运到京城的;佐料也是东北的千年老山参和鹿茸做成的…… 堪比荤菜的素食 袁世凯家里的素食也是一绝,京城名医徐亚伦回忆:年夏,袁的孙女袁家红患病,徐去出诊。袁家留他晚饭,徐亚伦回说不方便,因父亲病逝未及百日,按乡俗要吃一百天素。 袁世凯的姨太太吴氏说:“这好办,让厨房给你做几样素的。”后来上了六个菜——素什锦、炸豆腐皮、鸽子蛋、炸虾仁、红烧鲤鱼、银耳汤。徐不好动筷子,吴氏见状笑道:“放心吃吧,全是素的。”徐颇感惊讶,尝了几口,味道居然比真鱼真虾还要鲜美。当时袁世凯已死了七八年,境况已经大不如前,家里的日常饮食依然如此讲究。 袁世凯爱“汤团” 更有意思的是,袁世凯为了一种小吃的命名还曾经大动干戈,那就是“汤圆”。“元宵”谐音“袁消”,乃诅咒之词。于是袁下令改“元宵”为“汤圆”。但袁世凯后来认为“汤圆”也不好听,有“汤煮袁世凯”之嫌,于是政府又勒令将之改为“汤团”。 民间因此有首歌谣讽刺道:“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夜难眠。全国元宵改汤圆,汤圆改了改汤团。明年‘袁消’后,谁还叫汤团。”也有人戏称:“元宵汤圆一个娘,洪宪皇帝命不长。”还有一首打油诗说道:“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zqxz/10110.html
- 上一篇文章: 比亚迪打造海洋军舰系列品牌,是因为王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