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M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74.html

今天是教师节。

全中国的老师,似乎都一个样:看我干嘛,我脸上有答案吗?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先别急着下课,我耽误大家几分钟……如果让中国的宝藏老师们,去教一群外国学生会是什么样?BBC就拍过这么一个纪录片,叫做《“中国学校,我们的孩子受得了吗?”(AreOurKidsToughEnough?ChineseSchool)》。5位来自中国各地的中学老师,组成团队,空降英国,对一所英国中学实施了4周的“硬核”中国式教学实验。结果如何呢?

最初,实验吊起了许多中英人民的胃口:

中国式教学的特点,就是强度高,时间长;而中国学生,也因在国际奥数等竞赛考试上屡屡名列前茅而闻名。人们一直想知道:中国模式,对外国中学生适用吗?最先提出这个实验的,是波亨特中学(BohuntComprehensiveSchool)的校长斯特哲(NeilStrowger)。斯特哲曾前往上海观摩中国式教育,课间跑操时整齐的方块队、学生的人数规模和课堂纪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实验开始之前,校长斯特哲与赴英的5名中国老师共进了晚餐,双方都对这场实验信心满满。首先,他们拟定了详细的计划,由中国的教师团队,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临时组成的9年级大班。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上统一的运动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课间要做眼保健操,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国旗的仪式。而课堂上的任务,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学生们还要参加跑操等集体活动,按照卫生轮值表,负责打扫教室。实验开始了。胸有成竹的中国教师,好奇心满满的英国学生,两种教育体制下的师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然而,实验刚开始的第二天,校长斯特哲就接到报告说,他的学生表现不佳。在课堂不认真听课,闲聊天,不听老师的话,甚至在课上隔着课本扑粉底,甚至煮茶叶。一位男生在课堂上忽然掏出一个电热水壶,公然煮起茶来,并因此被请了父母;他的母亲来到学校后,严肃地与中国老师理论:学生学习了这么久,要喝茶是他的基本权利,他什么也没做错。中国老师没了脾气,只能就此作罢。显然,中国式的教学方法和英国青少年的文化和价值观发生了冲突。斯特哲说,英国学生习惯于向老师提问,而且期待他们的观点得到尊重。另外,让平时三点半就自由活动的学生们一直上晚自习到天黑,出现反抗情绪也是难免的。况且,挤巴巴的50人大班,老师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差点把旁听的校长都讲得睡了过去。令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尴尬的事还有一件——所有惩罚和恐吓,全都对英国孩子没用!罚站,学生们只觉得很好玩,乐在其中;面对台下一片交头接耳,老师沉下脸:“你们再说话,我就不讲了,你们不停,我就一直等。”结果,台下的窃笑声甚至越来越大,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请家长,家长却站在孩子一边,严肃地与老师辩论;不得已之下,老师只好给爱说话的同学换了座位,却收效甚微。中国模式,似乎出现了水土不服?15岁的兰斯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英国女孩儿,为了这个实验,她整整四个礼拜睡眠不足。让兰斯基最不适应的是,自己要一天12个小时穿着“像麻袋一样”、难看死了的校服。兰斯基还说,整个试验与她想象中要差了太多。原以为只不过是多了点作业,或是课堂上鸦雀无声而已,却没想到不自由程度更甚。她说:“我觉得学生根本没有发言权,一切由老师说了算。”兰斯基一向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与老师互动;可在中国老师密不透风的“布道”中,似乎无从实现了。兰斯基耸耸肩:她唯一学到的是如何快速的抄笔记。而且,身处一间装了50个人的教室里,本身就很难集中精力,更别提应付课堂上令人头疼的点名提问了:

有时,我们听腻了老师的讲课,但突然老师让我们回答我根本不懂的问题,一下子让我觉得非常不自然,我感到措手不及这让我压力很大,所有的同学都看着我,还有摄像机的镜头;我一下子就懵了,觉得自己很蠢。我们的中国老师似乎认为,我们就应该像刀枪不入的海绵一样,不知疲倦地吸收所有的知识。当然,兰斯基也表示,自己很喜欢学跳扇子舞和中国厨艺。她说,自己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式教学的体验,因为那是她生命中最有意思的一件事。片中的另一位英国女生Sophie,则与教化学的杨老师有了一段小插曲。最开始,Sophie对化学杨老师还是挺喜欢的,她的原话是:她好可爱,好像我的奶奶。但是,杨老师叫她“起立罚站”,却引起了Sophie的迷惑:

老师都没有给我警告,就直接让我罚站了。我觉得她就是想让我们难堪,但是实际上我们觉得很好玩,丝毫没有觉得很丢人。看来,罚站在英国,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班主任邹老师,也把中国的班级管理机制带到了英国学校。他建立了班委会,让学生们承担起责任来,并发挥学生的领袖作用以及沟通、合作和组织技能。升旗、跑操、眼保健操,甚至体育课的米跑,全都让英国学生体验了大全套。虽然一度怨声载道,但相处久了,英国学生们也渐渐开始喜欢中国老师带来的课程;

学生们喜欢抄黑板上的笔记,他们说,这比读课本更有助于他们记忆。

一个月下来,终于到了验收实验成果的时刻——结果让校长斯特哲十分惊喜。中国班的平均分,比其他班级要好太多。成绩好的学生得到了拔尖,而从不学习的差生也被老师们硬生生地“提”了上来!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自己都隐隐惊叹。在五位中国老师即将启程回国的前一天晚上,孩子们拉着老师拍了许多热热闹闹的大合影。

镜头背后,那些曾经在课堂上吵闹的孩子,还悄悄抹去了几滴眼泪,红着眼睛与老师告别。

在他们身上,由中国老师带来的改变,所有人都有目共睹。教数学的邹老师事后回忆说,班上有一个叫卢卡的男孩。逃课,厌学,卢卡简直就是差生中的模范;邹老师要给一群跟不上课程的学生补课,其中总是有他。但这些,英国老师永远不会试图纠正。英国的教育模式,总是致力于将优秀的人变得更优秀,而落后的人,老师们则认为“没有必要去管”。英国有着堪称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使孩子在学校中顽劣落后、自暴自弃,老师们也不需要对他们日后的落魄负责。即使是在这所精英学校中,教师们也保持着一贯的冷漠,给学生们自由,也漠视着他们日复一日的荒废。卢卡说,邹老师曾说他“非常有潜力”,这也许是第一次,有一位老师对他如此鼓励。也正是这一句话,重新点亮了卢卡的斗志:“既然有人对我说,我很有潜力,那么我不想让他失望。”一个月的时间,这个胖胖的男孩真的变得很努力,最后也在考试中取得了令人惊喜的好成绩。对于参加项目的所有人来说,这似乎都是一趟令人难忘的旅程。

在一个月的学习中,“surviva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fzfs/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