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诗歌丨王家新我惊异大地是如此寂静,我
第三届“李杜诗歌奖·金奖”颁奖词: 王家新既是诗人,又是批评家、翻译家。多年来,他的诗已成为新诗史上的丰碑。他是创作生命力持续旺盛的诗人,其诗风度卓然,指涉深广,在先锋意识和个人襟抱的相互关照、锻造下诗外求道,追索时代的精神高标,常于胸次郁勃间脱身而出以就绝响,为当代知识分子心灵影像的别裁与重构提供了经典样本。其不舍叩问、超凡诗艺与独特的美学气质,对当下的诗歌写作深具启示意义。 ——第三届“李杜诗歌奖”评委会() 美国文学翻译协会年度卢西安·斯特里克亚洲文学翻译奖入围作品(五部之一)评介语: 《变暗的镜子》(DARKENINGMIRROR),王家新著,史春波(DianaShi)和乔治·欧康纳尔(GeorgeO’Connell)从中文中翻译,TebotBach出版。 这部杰出的译作,美国前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精辟的序言为之增光,介绍了一位当代重要诗人的作品。从年到现在的30年时间里,王家新创作的诗歌,汲取了杜甫等人的古典传统,并向W·B·叶芝、奥克塔维奥·帕斯和艾米莉·狄金森致敬。自始至终,他的声音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他探索记忆和生命的意义,融合了抒情和智慧。读者会遇到安静的沉思(“当我想要告诉你什么是真实时,我发现,我不得不用另一种语言讲话”)和疼痛的沉默的美(“把冬天写到它的最后一天,时间断裂了:从词语的间隙中升起了烟水茫茫……”)。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雪有一种特殊的亲密爱好:“我爱这雪,这茫然中的颤栗;我忆起青草呼出的最后一缕气息……”这些诗篇都值得细细品味和珍惜。 记一次风雪行 王家新 记一次风雪行 驱车六十公里—— 穿过飘着稀疏雪花的城区, 上京承高速,在因结冰而封路的路障前调头, 拐进乡村土路,再攀上半山腰, 就为了看你一眼,北方披雪的山岭! 多少年未见这纷纷扬扬的大雪了, 我们本应欢呼,却一个个 静默下来,在这急速的飞雪 和逼人的寒气中,但见岩石惨白,山色变暗, 一座座雪岭像变容的巨灵,带着 满山昏溟和山头隐约的峰火台, 隐入更苍茫的大气中…… 在那一瞬,我看见同行的多多—— 一位年近七旬、满脸雪片的诗人, 竟像一个孩子流出泪来…… ,2,16 哈特·克莱恩钢琴 ——给徐钺 从布鲁克林大桥上下来,在纽约 “诗人之家”的一角, 我竟看到这架你的铮亮钢琴。 是的,你用语言来演奏, 在你的演奏中才升起了那座不朽的桥梁, 那雄心,赞美,绝望与希望的弧度, 那从此岸到彼岸,从惠特曼 到你自己的连接与和声。 我并没有读到你更多的诗, 但我知道,你的演奏,仍在纽约的地铁站里, 甚至在一位中国年轻诗人仰头喝的 青岛啤酒的空瓶子里 嗡嗡回响。 但你最终挽回了一些什么? 你的钢琴永远沉默了。 有些东西,我们到了海底才能听出。 ,2,17 哈特·克莱恩(–),20世纪早期美国杰出诗人。代表作有长诗《桥》。年4月27日,在从墨西哥回美国的途中从海轮上投水自尽。 大同火山石 ——给非默 也不知为什么会有那次造访—— 出京门,出居庸关,向北,再向西 一路驱车到大同,约上你和文悦 不是去万人朝拜的云冈石窟 而是去看一个火山群 平川上突起的十多个巨大的山丘 使大地保持着死火的形状 我们去时,正值夏末 一枝枝野菊花在风中晃动 接下来是傍晚迅速暗下来的阴影 我们离去时,正如你所见“前后都是落日” 我惊异大地是如此寂静 我们站在荒丘上,像是结束了一场凭吊 我们合力把一块暗红的火山石搬到了车上 (它被放在我在京郊的院子里) 它是如此沉!也许它不仅包含了 铁、钛、锰、镍等矿物质 我们给随同去的小王奂补上了一节地质课 但愿他在将来也会这样写:“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 面对行刑队,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大同 看火山石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他还应想起那两位和他父亲同行的 面色凝重而又心有所思的叔叔 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最后几个见证人 他们已随风而去 只有那荒丘上的野菊花 毎年夏天仍会在风中兀自晃动 ,3,18 夜行航班 “你是不是也该写写小说,写写 岩石中的生存?”疲倦的梦中 一个声音对我说;“你已有过 两次婚姻,两个反叛的儿子……” 我贪婪地听着这声音;但我已分不清 这是在夜行航班的座位上, 还是在去黑暗海边的路上, (一只被涛声吸引的萤火虫……) 我只是很累了。我要向落帆般的疲倦致敬, 向人生尽头的虚无致敬。 爱,当然,但是还爱得起来吗? 我到底在忍受着什么? ……哭闹声变低了。我半睁开眼—— 一位年轻母亲抱着她两岁的儿子 在机舱过道上轻轻踱步, 脸上带着让我惊异的平静。 ,4,8 夜色琴江 ——给周簌等同行诗人 “在彼得堡,只有在夜里 我才感到涅瓦河的汹涌” 在江西赣州,在石城县城 我们沿着一条名叫琴江的河流漫步 已不知走多远了,远离石孔桥上的灯火 晚春的夜色涂抹着我们 我们谈着策兰,谈着黄庭坚 谈着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我们多么有幸!还有这么多诗人 至今仍在伴随着我们 而在对岸山上,一轮微红的月亮升起 那是谁?好像也来探望我们 而身边流动的,是巴赫曼的塞纳河 也是玛丽娜的奥卡河了 但我们还想走(要走多远? 走到何处?)为的是近得可以听到 那一阵让我们沉默下来的寂静 那被急速冲刷的苇草的噗噗声…… ,4,27 诗前引语引自王家新的诗《在彼得堡》()。 简·赫斯菲尔德 简·赫斯菲尔德, 一位美国女诗人,生于纽约, 九岁时她为自己买了一本日本俳句, 也许那就是一个诗人的开始; 后来她移居到旧金山,放下写作, 专习禅宗, 直到有一天,她在北加州的山下 读到“流亡中的杜甫”…… 而我翻译到这里,停了下来, 我走下楼。路边的丁香花已开过了, 但是松针刚刚变得湿润。 我不知道我是否有了一首诗,但我知道了 是一种什么力量需要我承受,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我们从昏睡中 醒来,并充满了感激…… 我需要写出它吗,不,我翻译。 简,我的生命同你的一样, 都是一种准备。 即使我们迷茫,疲惫,一天天荒废, 也是一种准备。 即使我放下正在写和翻译的东西而出来 作长长的、流泪的散步, (遥望着你遥远的北加州) 也是一种准备。 ,5,4 飞行 像一只细长的蜻蜓 我的飞机在飞行 从莫斯科到布加勒斯特 我的蜻蜓有五十双复眼 而在穿过巨大云团的一瞬 我的耳朵幸福地聋了 然后是罗马尼亚彩色的田野 像是他们的条形国旗 如果你是被递解的囚犯 你会看到他们仍在公路上追逐暴君 如果你是归来的爱明内斯库 你得为广场上的人们准备一首诗 但我只是一只蜻蜓 我振翅,观看,我要寻找的 仅为大地上一枝摇晃的 芳香而又带露的草茎 ,5,11 在老子故里 传说老子一生下来就老了 老子没有童年 除了孔子前来问礼 无人知道老子是谁 我们登上陡峭、孤拔的老君台 已是在二千五百年之后 生逢乱世,行至函谷关 他交完他的“税”就走了 有人说他化为一只鹤 也有人说他至今仍滞留在丹麦—— 像布莱希特那样,一边听着 从收音机传来的故国的嚎叫声 一边用一支无用之笔 写下他幸福的流亡日记。 ,5,25,河南周口鹿邑 布莱希特,德国诗人、戏剧家贝布莱希特曾深受老子思想影响,在纳粹恐怖时期,在丹麦等北欧国家流亡期间曾写有《老子出关途中著道德经之传奇》一诗。 篁岭一日 ——给陈离和他的学生们 我们在雨后的黄昏入住 在第二天的雨雾中离开 我们不是思想家,甚至也还不是诗人 如有可能,那就化为 这些在屋檐下来回飞翔的燕子 我听见了它们无声的鸣叫 我们在山道上散步,一会儿下雨 一会儿起雾,一会儿霞光 闪射在我们的额头上 而在满山的雨瀑声中 我更爱这墨色的屋瓦、赭红的砖墙 和小巷中撑伞的寻梦人了 我们都经历了很多。从风尘仆仆的 人世,到这山上,我们知道了 什么是一个人的感激和自由 我们在夜晚读诗,毎个字念下去 都应和着这高山上的安静 我们住在“添丁巷”的一座小楼上 而在“担水巷”的低矮门口 留下了我们最孩子气的合影 如今我已回来数日,眼前仍是青山 流云,一条湿润的哗哗响的小巷 和雨后窗玻璃上最晶莹的雨珠 ,6,23 在洞头 ——给王子瓜,一位年轻诗友 当一具失踪多年的尸体从一个中学的 操场下、从一堆乱石下挖出来, 暴露在氧化的空气中, 我们在一个临海的山坡上谈诗。 我们谈着两代人的区别和联系, 谈着张枣和他的“万古愁”(现在它听起来 怎么有点像顺口溜?) 谈着那过去的被埋葬的许多年…… 这是在中国东海,一个叫洞头的半岛上, 大海一次次冲刷着花冈岩石, 在我们言词的罅隙间轰鸣。 我们谈着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们谈着诗,而礁石上的钓者 把他的鱼钩朝更远处抛去。 我们谈着未来和我们呼吸的空气,渐渐地 那压在一具尸骨上的巨石 也压在了我们心上。 谈着谈着,我竟想起了张枣的一句话: “既然生活失败了,诗歌为什么要成功呢?” 我们都不说话了。我们能听到的 唯有大海的冲刷声。 我们流泪,听着大海的冲刷声。 ,6,28 年6月在浙江洞口,左一为诗人王家新 王家新《晚来的献诗》译后记 文/[德]顾彬 当我们谈论中国,往往说的是经济或政治。关于那里的人,我们几乎从不提及。“我们”?我们预先已经有了惯用语。 让我们不要纠结于此。语言和政治往往是一对关系恶劣的夫妻,他们需要监护人。中国的作家通常也在持续适应。令人遗憾的是,被我珍视、经我翻译的同代人也有类似遭遇。人是软弱的,不是吗?当代中国作家显示出了人性最为懦弱的一面?也许吧!但并不总是这样。有例外,处于边缘、令人赞赏的例外。他们活动在各自的作家圈子里,他们走着自己的路。也正因此他们处于社会的边缘,伴随他们出于对文学的责任而创作的作品,伴随着他们的诗歌。不同于启蒙(不仅是政治意义上)时期的八十年代,如今中国的先锋诗歌处于边缘位置。我们不应当对此感到遗憾。 年出生于湖北省、现居北京并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家新不是所谓“大时代”的诗人,更像是一个“人的诗人”,他书写苦难的人民,特别是困厄中的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歌者,歌唱平淡的生活,歌唱动物、植物和水果,简而言之是一个“随性”的诗人。中国文学从最初就是以小见大的艺术,而这从年开始被“伟大主义”谋杀了。从那时起,文学就成了国家竭力自我鼓吹的号角。因此,纵使我们的诗人展示出了疲惫生活中的细节,如一只柚子,一条小狗,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他仍旧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同于毛时代的幻象,他展示的是诗化的现实,他的诗意形象,比那些语言粗劣的传教书要有价值得多。 柏林诗人、翻译家约阿希姆·萨托鲁斯曾在一封信中对我说,我们一些诗人的诗歌是平庸的。既然博学的约阿希姆并不是宋代(-)的文学家,他也就不一定是“空灵”审美的拥趸。或许他已经忘了美国诗人如罗伯特·克里利已经实践过的:写作时,应当隐藏表面之下的深度。人们大概认为,这应该就是美国学校所提倡的口号“closethegap”(“弥合鸿沟”),即要求弥合“雅”“俗”之间的鸿沟。 那么,盖瑞·施耐德就是一个例子,证明着美国五六十年代的诗歌多么受中国诗歌的影响,这种创作风格也许在宋朝之前就存在了,它以简单的、似乎缺乏诗意的东西作为沉思冥想的关键:简单、朴实、平淡。 《禅定荒野》 盖瑞·施耐德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6月 这种风格,这种独特的个人风格,从唐朝(-)起开始变得非常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理想的“美”。像千年前的大诗人杜甫(-)在诗行中书写家庭一样,王家新写到了他的两个儿子。杜甫和王家新,两个有着强烈的自我牺牲情怀的父亲!说到牺牲,王家新不仅在中国的文学氛围中以勤奋译者的身份做出自我牺牲,同时也是国内外诗歌朗诵会的无私组织者。 孩子是他们写人的一个着眼点。顺便提一句,这些诗人也是成功的散文家。……在我们的常识里,男人是不会流泪的,可杜甫就经常流泪。王家新也是这个队伍中流泪的一员。在阅读和翻译中,我们陪他一起流泪。也就是说,阅读和翻译是一种必要的关心。 王家新不只是人的诗人,也是历史的编年者。今天的中国人对自身和国家的历史怀有最深的恐惧。麻痹自我是他们的法宝。历史学家们于此沉默。只有作家们才可以“虚构性地”表达他们“文学化”的观点。然而这仍然会触犯禁忌。 作为被欺凌的人和被奴役的社会的历史记叙人,王家新不仅在他的诗歌和文章里,也在他的翻译中呈现了被压迫的生灵。他翻译的俄罗斯的诗人们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更不能遗漏的是保罗·策兰(-),这一伟大人格以死证实了沃尔夫冈·莱昂哈德经典作品中的句子:“革命吞噬他的孩子”。 我们知道,中国的作品都源于记忆,也就是回忆。然而如今的文学常常只是集体记忆的工具,而并非个人回忆的载体。有时候,这让我们感觉非常乏味。 在写作中,王家新不喜欢这样。不过我们可以同保罗·策兰比较:策兰本人是犹太人(又是书写大屠杀的德语诗人);而王家新孩童时期,他的父亲曾在“文革”期间因为地主出身受到冲击。这使他在那混乱的十年中被排除在所有所谓的“福利”之外。 不可避免的是,翻译王家新的诗不仅是语言上的挑战,也是对于我个人的一个挑战。王家新曾经对于我翻译他第二本诗集花了如此长的时间表示惊讶,因为我翻译他第一本诗集《哥特兰的黄昏》()的时候速度很快。这次我花了大概三年时间对着原诗冥思苦想,思考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中国学中文的经历,那时候北京还没有雾霾……是否所有的创作和翻译都因此有了自传性?我倾向于说是。总有人与我们经历相似:他们创作和翻译。他们回忆自己。就像我在年8月10日早上两点半就起床伏案工作。西德广播电台的晚间节目播放了格伦·古尔德年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这首曲子我第一次听到还是十多年前在诗人(王家新)的车里。 让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写作是危机也是慰藉,翻译亦然。我们虽然彼此孤单,但是仍要感谢张冰烨与我在汕头大学一页页探讨句子的意思,感谢美国诗人乔治·欧康奈尔,与我讨论了我们这位共同的中国朋友的语言。当我的草稿初成型时,《变暗的镜子:王家新诗选》(美国TebotBach出版社,年版)问世了。每当我陷入困惑,我就会去研读乔治·欧康奈尔的这个译本,之后还参考了其搭档史春波的意见。我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因为王家新并不总像他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容易理解。因此,我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译本的工作,需要这么多时间的原因之一。 译本主要完稿于汕头大学的乐园里和波恩霍尔茨拉尔的田园生活中。于慰藉之中找到了慰藉。 年1月30日3时33分,于波恩 (郭歌译,译文有所压缩) 《雪的款待》 王家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年6月 书名“雪的款待”,出自作者所翻译的保罗·策兰的诗句“你可以满怀信心地/以雪来款待我”。这是面对精神的言说,也是面对沉默的言说。无论它谈论的是创作,还是翻译,是一个诗人“经验的成长”,还是穿越边界的语言之旅,它都力图触及到那“言辞之根”。它立足于自身的时代境遇,指向一种存在之诗。 王家新,中国当代诗人,年生于湖北丹江口,高中毕业后下放劳动,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的创作贯穿了当代诗歌三、四十年来的历程,先后出版有诗集、诗论随笔、译诗集、编著五十多种,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表和出版。曾获多种国内外诗歌奖、诗学批评奖和翻译奖。 ●END● 往期回顾 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徐悲鸿 杨先让文集 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萧耳·中产阶级看月亮 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 黑陶·二泉映月 海子·海子诗文选 闻中·吉檀迦利 张锐锋·卡夫卡谜题 江子·青花帝国 萧耳·锦灰堆美人计 黑陶·泥与焰南方笔记 白峰·大玩家的斗蟋故事 张述·微光炬火 大海截句集 计文君·化城喻 李广平·抵达内心的歌谣 于赓哲·唐开国 朱夏妮·新来的人 白峰·定色分类蟋蟀谱 多多截句集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新九叶集丨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丨黑陶·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 童话 车培晶·雪镇上的美丽传说 金近·小喜鹊加加 康复昆·兔儿树 周基亭·神秘的眼睛 戴达·会唱歌的鱼 杨鹏·最后一匹狼 严文井·小溪流的歌 送你一匹飞翔的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zqxz/8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福利交大送票啦上海书展,你不能错过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