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tasticTrip留学罗马
罗马尼亚留学生活志 10月,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第一批10名赴罗交换生由北京乘飞机分别经由伊斯坦布尔、波兰、莫斯科转机顺利抵达罗马尼亚,正式开启他们的留学交换生活。 初/到 初到罗马尼亚,迎接大家的是一场秋雨,淅淅沥沥的小雨,伴随着空中的阵阵凉风,让人不觉感受到一阵秋意。我们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坐上前往市内的机场大巴。路上,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是复古的欧式建筑,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也是和在中国完全不同的西方面孔。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倍感新鲜,又充满了对接下来生活的好奇和期待。 Thenewcountry 第一站/宿舍 第一站是宿舍,友善的宿管大叔和阿姨,热情的来自各国的朋友们,每次见面大家都会说一声“Hello”、“Bun?”,有时在楼道里遇见还会聊聊天,或是在厨房一起做饭,分享来自各自国家的美食,大家也在这些日常的交流中互相熟悉,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这也让我们迅速的融入了这里,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当然,这里的宿舍生活与国内很不同的一点是,国内大家都到食堂买饭吃,而在这里,我们要在公共厨房里自己做饭。不少同学都感叹自己开始过上了“家庭主妇”般的生活,但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升了自己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这也算是学习之外大家的进步吧! 第二站/学校 第二站是学校,学校大概是我们来到这里除了宿舍度过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了。爱笑又友善的副院长教授,担心我们跟不上会有意的在我们记笔记时放慢她的讲话速度;和蔼又慈祥的教授爷爷每节课都会把我们分到和罗马尼亚人一桌,让我们多多交流,做课堂展示是同学们讲的语速太快了,他也会说“mairar,mairar”。还有很多热情友好的罗马尼亚同学们,担心我们听不懂他们的讲话,他们会在讲话时放慢语速;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会跟不上老师的语速记笔记,他们还会把他们的笔记借给我们看。此外,因为在国内多年来一直学习写印刷体字母,而在这里,大家都写的是手写体字母,很多时候,会认不清大家写的字母到底是什么,罗马尼亚小姐姐还会一个词一个词的读给我们,或是写成电子版的给我们看;他们也会和我们分享食物,做他们的特色点心分给我们吃,或是自己带的小零食也会和我们分享。这些举动,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罗马尼亚朋友的友好,让我们深受感动。 ■■■■■初来罗马尼亚,在学习上大家确实也面临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不少同学觉得课上老师讲课语速很快,跟不上反应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上课记笔记有种在听写单词的感觉,但是又很难完整的记下一整段话,课堂的效率很低。面对这种情况,大家也开始各自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一些同学选择上课尽量跟着老师记笔记,并拍下老师的PPT,课下借同学的笔记并整理PPT,从字典上查找不认识的单词的意思,来帮助自己理解课程内容。一段时间下来,感觉自己也有些进步,从只能听并记下几个词到几句话,自己的词汇量也有一定提升,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好的迹象,继续坚持下去,我们可以慢慢听并记下来的更多,在日积月累中不断的进步。 此外,11月初的一个周末我们还集体参加了使馆组织的参观锡那亚佩列什城堡和修道院的旅行活动。走出了布加勒斯特,去到罗马尼亚的其他城市看看。第一次坐罗马尼亚的火车,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神奇的座位排列方式,便宜却比国内高铁还宽敞的座位。路上的黄色平原,紫红色树林,一切都是那样不同,却又格外美丽。山上秋色正浓,空气清新,我们也第一次见到并参观了书本外的罗马尼亚修道院和向往已久的夏宫—佩列什城堡。 在罗的生活还在继续,也还会有更多的美景等我们去欣赏,更多有趣的故事会发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在罗马尼亚的同学有什么有趣的经历或感受想分享给大家吧! Alex 在这一个月的布大生活中,我发现了一个与我所习惯的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当我走出布加勒斯特机场时,心中所想与眼中所见交汇在一起,并在我脑海中合二为一,新鲜感和好奇心让我四处张望着,这里很美却又透露着古朴的气息。这里的人很悠闲,懂得享受生活,大街上能看到很多咖啡店,行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与国内最不相同的当属饮食了,这里的饭菜属实让我一次又一次燃起思乡情。从没有这么怀念过一餐饭菜。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有热情的波兰人,有每顿只吃意面的意大利人,当然还有本地的罗国人。他们每个国家的特色都在他们身上有所展现。而我也希望他们能在我们身上看到中国的影子! Alina 老师很热情,讲课的时候为了我们有意放慢了速度。大家说话速度都很快,跟不上,有的时候感觉就是在听写单词,只能录音,向本课堂的其他罗马尼亚学生借笔记,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不太明白课堂作业是什么,都留到了课下做,不过过了一两周就能稍稍好一点了。 这里的大饼卷肉很好吃,我每周都要买两三次。出了宿舍过一个马路再走一会就有一个大超市,里面东西很全,尤其是面包和酸奶,这里的酸奶配上玉米片很好吃。不过蔬菜种类比较少,肉类倒是蛮多的。这里的人对待外国人还是蛮热情的,我遇到了一个会说中文的罗马尼亚小姐姐,如果有一天我的罗语能像她说汉语一样好就好了。 Ines 北京时间10月4日8时45分,我乘坐着从首都机场起飞,由北京前往波兰的波音飞机,暂时地离开了我生活了20年的祖国,前往另一个陌生但又熟悉的国家,开启人生中前所未有的交换生之旅。 波兰航空的餐食还不错,并没有预想的不适应、难以下咽,波兰时间10月4日12时20分,经历了长达9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准时降落在华沙国际机场,还好,机场等待转机的时间并不算漫长,我的手机第一次成功地连上了公共WIFI,给父母朋友回了消息,让他们放心。时间过得飞快,14时,我们又登上了飞往我们最终目的地—罗马尼亚的飞机。罗马尼亚时间17时20分,飞机降落在亨利科安达机场,我们一路顺利地提取了行李、入境。 初到罗马尼亚,迎接我的是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天空阴沉沉的,颇让人有些阴郁的感觉。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背着沉重的背包,手上还提着装有两本字典和相关文件的手提袋,倍感艰难。好在有学姐和先到的同学过来接我们,倒也没有很强烈的初来的茫然无措感。出了机场,坐上前往市内的机场大巴,车上人很多,很拥挤,拉着行李箱,提着手提袋,还要扶着栏杆,站在车上,感觉身心俱疲,有时一个急刹不小心撞到别人,顿时又觉得很抱歉。从车窗向外看,一路上都是复古的欧式建筑,街上的路标、店铺的牌子、墙上的广告,上面也都写着我很熟悉的罗马尼亚语。边看边念出来,想词是什么意思,这是家什么店,倒也颇为有趣。不幸的是,因为刚来这里还没有办电话卡,也没有网络,没法看地图查路线,和学姐认识路的同学又分别在车的前后门,结果和其他两个同学一起提前下了一站,和他们断了联系。在漆黑的雨夜,城市的街头,拖着行李箱,漫无目的的行走,不知道该怎么前往宿舍,顿时有些慌张,一种无措感油然而生,一瞬间很想家,特别想回去。好在,我们在路上遇上了一个热心的老奶奶,看到我们很无措,帮我们询问公交车司机,问售票员要坐哪趟车,一路把我们送到公交站,又跟着我们上车,直到把我们送到宿舍楼下才回去。这也让初到罗马尼亚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人的热心和温暖。 在来罗马尼亚之前,自己在家就已经计划好来这边的一年不准备自己做饭,打算每天在外面随便买点吃的,每天将就着只吃一顿饭就这么过去了。于是,在来这里的第二天,大家集体去红龙市场采购调料和生活用品的时候,我只带了挂面和几袋榨菜回来。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也尝试着过曾经预想的那种生活,吃过快餐,汉堡薯条、面包披萨、传统罗餐,但是,这边食物的口味与国内很不一样,汉堡里会加酸黄瓜和奇怪的酱料,面包是咸的,买过咸的难以下咽的面包条,传统罗餐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美味,味道比较单一,完全没有中国菜的口味丰富。在度过这样的几天之后,我真的难以忍受每天吃这样的饭菜了。我开始下定决心要自己做饭,这对于一个在国内只会自己煮方便面的人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从最初的炒菜不知道热锅,锅热了再倒油,油热后再放菜,做过一顿油煎鸡蛋;分不清各种调料究竟都是做什么用的;也分不清生抽和老抽,觉得他们看起来没什么差别;到现在生活了将近一个月,已经可以自己炒木须肉、鱼香肉丝,烧鸡腿、排骨,炖大骨头汤;做香菇肉酱面,酱油炒饭等等。这些,之于从前的我来说,可以算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了,也可以说是我自己看得见的最明显的进步。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与我在国内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此我充满了新鲜感,从在国内从不自己做饭,内心极度厌恶做饭到现在的喜欢上做饭,享受做饭带给我的乐趣,我看见了自己在做饭这件事情上态度的转变。现在开始迷上了看菜谱,每天学做不同的菜,感觉生活又多了很多乐趣。 没有来到这之前,我对语境对于人语言提升的作用是持怀疑态度的,不敢相信他真的有这样显著的作用。但是,来到这,我开始相信他果真具有这样神奇的魔力。这里的人多数只会罗语和英语,想和他们沟通交流只能用这两种语言,于是,每天逼着自己讲罗语,和人交流的时候脑子拼命想从前学过的词汇,让自己快点反应他们讲的是什么意思,快速的给出他们答复。一段时间,自己的口语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日常生活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在课堂上能顺利地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却还是存在着较大困难,每天有种在听写单词的感觉。虽然善良的副院长老师会在记笔记时有意放慢她的语速,为了让我们能顺利地跟上,但是还是有些困难,也很难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于是,课下会借同学的笔记想回去整理,又遇到了印刷体字母和手写体字母差异的问题,让人格外头大,写惯了印刷体字母的我们完全识别不出来手写体字母到底写了些什么。很幸运的是,遇到了格外善良热心的罗马尼亚同学们,教我写罗马尼亚字母,担心看不懂手写笔记会写成电子版,有时我看不懂老师写的,她还会一个词一个词的耐心地给我念,这些举动也让我再一次的感受到了罗马尼亚朋友们的善良友好。 此外,还有一件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事,第一次去上课遇到了一个超可爱的罗马尼亚小姐姐,我们加了Facebook,有时会在上面聊天,一天,聊到我今天吃的来这儿吃到的最好吃的却不知道名字的点心,在国内叫奶油泡芙,而国外将奶油泡芙翻译为Gogo?i,但我在街上见到的Gogo?i却是和奶油泡芙不一样的东西,虽然她也不能确定我吃的点心叫什么名字,但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她送给了我一盒她自己从家做的Gogo?i,一瞬间超级激动,很惊喜! 来到这边的每一天都值得纪念,虽然才来一个月,但每一天都会发生新的故事,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每天我都可以看见不一样的自己。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我能发掘到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自己。?miparebines?m??ntalnesccuRomania! Angelica 从下飞机到去宿舍的路上,一路感觉罗马尼亚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环境一般,也没那么美。上课后,发现自己差的太多,罗马尼亚人讲话很快,但同学们都很热情,愿意耐心的帮我们讲解,遇到好的老师,安排我们跟罗马尼亚同学坐在一起,可以沟通,也有脾气古怪的老师,总之一切都还算顺利。 来罗之后,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超市了,每天买菜做饭洗碗,虽然抱怨自己提前过上了家庭主妇的生活,但还蛮享受这个过程。厨房经常是我们结识新朋友的地方,有热情的波兰老哥,也有对中国人有偏见的越南人,出来之后发现自己更加爱国了,哈哈。 Stea 来到罗马尼亚也已经有小一个月了,慢慢开始熟悉着周围的事物,一切从开始的无比新鲜到现在似乎已经被深入生活的平凡所替代。 一开始的生活并不轻松。听不懂的课堂,吃不习惯的食物,讲不清楚的语言...每次和别人的对话的时候,那些一个个单词就在脑子里不停的转啊转,可是就是说不出口,人一下子慌乱起来,结结巴巴的憋红了脸。不知所措,无可奈何。但其实有时候,当我真的努力平静下来,耐心地去和别人对话时,我还是可以理解并且正确的回答对方的。课程内容也是一头雾水。仿佛是在听写单词,却又无法完整的写下老师说的一大段话,理解就更不必提了。好在还有PPT课件,却又在课下查单词理解它们的这一过程中逐渐崩溃。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一点点的击溃我,日复一日迷茫着,不断地寻找着学习的方法。但是这里的生活也不总是这些让人难堪的经历。回想起来,也有着满满的小确幸。 同学都很友好,知道我们听不懂会很耐心的跟我们解释。有的老师还会刻意安排我们和罗马尼亚的同学组成小组方便交流。 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很慢,急性子的我在这里似乎总有些格格不入,但慢慢适应下来,好像也减掉了自身的一些浮躁。没来这里之前就听说,这里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很慢,果不其然。每次坐地铁我总是不禁感叹,这些纵横城市的地铁线路,究竟是耗费了他们多少年才修建完成的呢? 十月中旬的时候,我从一位老奶奶那里买了一束花。那天天气很好,阳光透过青黄色的树叶间隙,斑驳的洒在老奶奶花摊上。我就不由的想起之前看见过的一句话,“今生卖花,来世漂亮。”这束花现在已经枯萎了很多,仅剩下几支暗淡了颜色的孤独地待在花瓶里。 我喜欢这里的天空,总是湛蓝,经常会有许许多多的候鸟飞过。还有很多飞机,飞过天际,拉出长长的尾巴,像流星一样。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每天匆匆慢慢却又不紧不慢。偶尔想念着,一直期待着。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 Luca 当地时间10月19日凌晨,经过10个小时的飞行和6小时在莫斯科的等待,我抵达了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首先就旅途来讲,着实漫长,但我也在旅途中增长了见识。乘坐俄航大型机从北京去往莫斯科时,座椅背后的显示屏显示的飞机时速在km/h到km/h浮动,飞行高度在m到m之间。安全带警示灯会在起飞降落和遇到气流时闪烁,届时飞机会进行系好安全带的广播播报,空姐也会逐一检查每个乘客的安全带是否已经系好。我有幸经历了一次较强的气流,忽上忽下有一种坐过山车的感觉。莫斯科机场是一个非常宽广且干净的地方,登机口也是异常的多,或许因为如此,莫斯科机场的广播从未间断,基本上都是关于下一站航班登机口变动的提醒。莫斯科的消费水平较高,一个汉堡、一杯可乐、一袋薯条要花费大约90人民币。令人意外的是,当我准备付账时,服务员竟然告诉我可以支付宝扫码支付,这让我顿时有了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很高兴能看到祖国的经济日益繁荣。 抵达布加勒斯特后,班长已等候多时,在此非常感谢班长能在半夜带我去宿舍,之后我于当日开启了我在罗马尼亚的生活。 罗马尼亚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在布加勒斯特的公共交通工具有公交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共享小电车、地铁、出租车和uber。顺便一提,在布加勒斯特基本没有自行车道,因此自行车相当罕见,如果看到有人骑自行车,八成是送货的外卖小哥。 饮食方面,罗马尼亚大多数城市的自来水能达到饮用水标准,但罗人更倾向买瓶装水,超市的瓶装水种类繁多,品牌和容量各有不同。虽然目前我还没有去过罗马尼亚的乡村,但据谷歌的评价,即使当地人告诉你乡村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但最好还是购买瓶装水。罗马尼亚的点心多数非常甜,尤其是威化饼,薄薄的威化饼外面裹着多的吓人的巧克力,甜度惊人,当你饿了咬一口甜点心,瞬间就什么都不想吃了。罗马尼亚的面包片相对于国内的面包片更干且没有味道,有些像干了些的馒头,但比馒头甜度更低,推荐搭配果酱食用。在我品尝过的罗马尼亚菜品中,大香肠Mici和玉米糊糊M?m?lig?和我想象中的差距较大,Mici吃起来有点像味道淡一些的牛排,剩下的就是咸味,而M?m?lig?纯粹就是凉了结块的棒子面粥,而且给的量还很少。我目前吃过的最好吃的是大饼卷肉,厨师从旋转的烤肉架上削下金黄冒油的烤肉,配上番茄洋葱酸黄瓜和菜叶,抹上咖喱酱卷好,香味四溢。 DragonulRo?u(红龙)是罗马尼亚最具中国特色的地方。这里可以买到几乎所有的国内产品,老干妈、螺狮粉、康师傅泡面等等应有尽有。在这个到处都能看到同胞的地方,菜品也都是正宗的中国味道,一碗羊肉汤加烙饼,蕴藏在食物的色香味下的,是家乡的情感。 Ileana 初入罗马尼亚国土,毫无意外的兴奋,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心,走出机场,去往宿舍沿途的建筑、风景令我陌生又熟悉,接地气的氛围让我放下了怯生生的心。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在这里适应了几天后,生活上基本没有问题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热爱生活,慢节奏也是我一直向往的生活。 罗马尼亚的人都很热情和友好,进出宿舍,在路上都会有人对我们说buna,或者是为我们指路。上了一周的课之后,我深刻感受到了院长老师和教授爷爷对我们的宽容和喜爱,给了我们时间和空间去适应。教授爷爷每节课都会分组并将我们安排在两个当地人中间,一开始的迷惑渐渐清晰,这原来是老师特意安排的,让我们有机会练习口语。 一层楼的人共用一个厨房,一个洗浴间,来自不同国家的人集聚在这里,不认识的人也会互相打招呼。新鲜美好的事物充盈着我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个国家的饮食习惯都不一样,做了饭也会互相品尝,非常温馨热闹。 看过中国政法大学演出团的演出,在异国他乡又是特别的一番感受,观赏表演的同时也在内心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看过布加勒斯特的车流和夕阳,在静悄悄的时光里沉溺于这座城市傍晚的温柔。我将继续在这里发现生活的美好,享受在这里的时光,感谢最美的年纪与罗马尼亚相遇。 Liliana 从常州到北京再到土耳其最后到达布加勒斯特,高铁到火车再到飞机,历经20多个小时我终于踏上了罗马尼亚的土地。身体万分疲惫,精神却十分幸福。罗马尼亚,这个我从两年前就憧憬的国度,以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姿态展现在我的面前。 10月4号布加勒斯特的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从机场到城区的路上,乡间小屋渐渐过渡为欧洲风情的楼宇。一路上我还看到了久闻其名的凯旋门,布加勒斯特大学。我们在国际处报道后就来到了宿舍。我们的宿舍在一栋小白楼里,两人一间,有着漂亮的木制书桌和衣柜。窗外是一片树林,正值秋季,树叶泛着金黄,在阳光下愈发动人。 初至布加勒斯特,还没有仔细品味到它的文化,就被这里人们的热情好客感动到了。在国际处招待我们的老师OANA,她是一位非常可爱的老师,考虑到我们会有语言交流的困难,一直用缓慢的语速同我们讲话,一再确认我们是否理解了她说的话。到了宿舍,我们的宿舍管理员更是热情而又体贴,她对中国文化很是好奇,觉得我们写的中国字都很漂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奶奶,刚到布加勒斯特的第一天,我和几个同学不小心提前下了一站公交,当时天色已暗,我们的手机也没有网络不能使用谷歌地图,大家手上还拿着行李箱,那时一位路过的老奶奶看到我们的难处,过来询问我们发生了什么,当她知道我们迷路了的时候,非常热情的告诉我们该乘坐什么公交车,最后甚至不放心的一路把我们送会了宿舍。这件事一直让我很是感动,之后在奶奶的邀请下我们还去了她家做客。 来到布加勒斯特的两周,我对它的印象都很模糊,因为一直在忙着递交材料,购买生活用品以及去上课,并没有时间去参观它。而由学院组织的一次城市徒步旅行使我对它的认识清晰起来。世界城市日,在oana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有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开始了一次对布加勒斯特历史和美的发现之旅。我们在国家剧院门口集合,参观了雅典娜神庙,革命广场,老城区以及议会宫。这一次旅行也让我新认识了几位留学生朋友。 布加勒斯特的生活虽然很新奇但是也有一些困难。首先是语言交流上,老师授课时的语速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太过于快了,每次下课都需要问同学借笔记来看。其次是饮食上的问题,罗马尼亚人的饮食习惯和中国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我们平时做饭的调料这里都难以买到,超市里蔬菜的品类与国内相比少了很多。每天烧饭都会消耗很多的时间,饮食也不均衡,但是这也极大的锻炼我的自理能力。 时间过得很快,对接下来的生活我也充满了期待。 Florina 布加勒斯特是罗马尼亚的首都,来之前脑海中浮现的一直是北京市中那样的高楼大厦、人来人往。然而,这里并不是大都市的繁华景象,更像中国兼有城乡气息的中小城市。很多是较矮的围墙栅栏和居民楼,公寓、商场大楼也没有那么高耸。这里让人没有身处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压抑,反而令人觉得接地气,一直透着悠闲舒适的气息。因为这里是慢节奏的生活。 来到罗马尼亚我大部分都适应了,唯一不习惯的是饮食差异。在地铁、路边总是会看到出门的人手中拿着面包或披萨,有时我们上课从早上一直到下午两点,中午是吃不了饭的,只能跟这里的学生一样吃面包饼干或买个披萨。对于我来说,自己的中国胃是受不了经常这么吃的,出门在外须有厨艺傍身。于是买菜、做饭、洗碗成了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哈哈,感觉自己提前过上了家庭主妇的生活。想着自己回国以后,厨艺会大有长进。 刚来这边最让人头疼的事就是上课,因为听不懂啊!感受到了罗马尼亚人说话的语速,一开始在课上都是在听天书,每次上完课感觉自己头昏眼花,对自己挺失望的。但是,逐渐调整心态后,试着跟罗马尼亚同学交流,当老师在口述笔记的时候会根据发音认真去听每一个词写下来,虽然本子上写的很乱,但坚持下来,从听懂老师的几个词到两三个完整的句子,自己也在慢慢的进步。只能跟自己说:加油,慢慢来! 在我们这座宿舍楼,我感觉自己身处于全新的世界,每天可以见到不同国家的人,有爱笑的阿富汗小姐姐,友好的非洲小哥,自带BGM出场的波兰兄弟,对他们说一句Hello,还有向这里的罗马尼亚门卫、清洁工说一声Bun?。记忆尤为深刻的是自己用罗语向门卫和修理工解释灯泡坏了和电路故障的问题,过程有些不容易,但结果让自己很满足,学以致用就是如此吧。 虽然没有去其他的城市,但从首都就让我觉得罗马尼亚跟我想的很不一样。让我觉得好的是这里慢节奏的生活,没有压力,人们都热情友好,这里的美食没有怎么尝过,觉得土耳其肉卷还不错。不太好的是这里物价偏高,东西质量很多也不行,地铁和公交开的很不稳,注意扶稳! 总的来说,这里挺好的,但在外才知道家里最好。身在异国他乡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历练,在家可以靠父母,在外就要靠自己了。期待自己的蜕变! Lucia 来罗马尼亚有一个月了,刚到这的几天其实挺不适应的,很多地方都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衣食住行等都和在中国有挺大的差别。开始几天不适应这里的生活的时候,还后悔过来这里留学一年的决定,因为以前都是和自己一个国家的人生活,即使生活习惯有不同,但是本质还是一样的,但是来到这里,接触的都是外国人,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别。但觉得特别好的就是,来到这里,遇到的人都很好,从下飞机到宿舍的路上,一直有遇到好心热情的本地人帮助我们,这给初到异国的我们许多的慰藉。然后慢慢的,时间长一点了,也没有一开始那么抵触这里了,其实觉得现在的生活也还不错,每天上上课,闲暇时间和同学一起出去看看,也很不错。来到国外之后,真的看到挺多方面与中国的不同,来到这遇到的人,不论认识或者不认识,见了面都会很礼貌很热情的打招呼,这让人觉得很好,很温暖,外国人是真的很热情,本来以为因为语言不通,来到这里可能会感到非常不适,但是他们的热情主动让我们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少了很多。 除去生活之外,在这里最深刻的感受应该是学习了吧,第一天上课,是副院长的课,她很关心我们,对我们也很耐心,虽然我们因为能力的原因,听不懂她讲的课,但是她并没有歧视或者不喜欢,很有亲和力。然后另一堂课的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师也特别好,他很尊重我们,对我们也很上心,先是像其他同学正式介绍我们,然后为了让我们很快的融入进班级,也为了我们练习罗语,每节课都给我们分组,让我们和其他罗国同学一起交流促进学习,让他们帮助我们,还让老师转告我们他相信我们能学的很好,觉得我们都会很优秀,他会尽自己所能支持我们,这真的让我觉得很温暖,因为上了这么久的课,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这样,因为我们从开始学习罗语的时候,就没有很好的交流环境,所以即使我们语法知识学到了,但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还是很弱,在我们后续去上别的老师的课的时候,他们可能并不是那么友善,甚至都不愿听我们解释,直接就觉得我们什么都不会,好像极不喜欢我们,上课的时候并不管我们。来到这边上课还是出行都需要讲罗语,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也是锻炼我们的很好的机会。目前最大的困难,大概就是上课听不太懂老师讲的是什么,但是能听到很多词,然后我自己本身遇到的困难就是我不敢说,因为觉得自己罗语不好,不太敢主动和别人交流,但是为了口语的进步,我会克服自己的困难的,现在也开始和别人交流,虽然也会有错误,他们也会听不懂我讲的,但是我觉得自己已经有进步了,只要我敢开口说,在这一年里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收获的,加油! 最后,还是觉得中国最好,我爱我的祖国! 下一站再见 seeyouatthenextstop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为罗马尼亚语专业的同学们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在大学期间赴罗马尼亚,更好地学习罗马尼亚语,真正的感受罗马尼亚文化风俗,同时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我们倍感幸运和荣幸。我们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在国外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学有所成! 感谢刘丁宁、董鑫凯、李博阳、熊欣欣、郑小兰、王延娟、陈菲、郁洁、李佳昕、李域同学的来稿,感谢刘丁宁同学的编辑整理。 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排版:陈威宇阴冠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zqxz/8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3DMapping的八大光影秀应用模式
- 下一篇文章: ldquo现代主义雕塑先驱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