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作者:王玉庭杜欣蔚

《中国乳业》杂志

刚刚,海关总署发布年第1号(关于年进口原产于新西兰的乳酪实施特殊保障措施)公告,截至年1月2日,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管理的乳酪(税则号列:、、)的进口申报数量已达到吨,超过年吨的特殊保障措施触发标准。因此,自年1月4日起,对《协定》项下进口的、原产于新西兰的乳酪由协定税率0%恢复到最惠国税率12%。

原产于新西兰的鲜奶也达到了特保触发标准。年12月29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年我国进口的原产于新西兰的鲜奶(税则号列:、、)以在途方式进口数量为.吨,已超年度进口触发水平数量吨。因此年度进口新西兰鲜奶不能适用协定税率,最惠国税率为15%。

什么是特殊保障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中国对4类乳制品即:鲜奶、奶粉、黄油和奶酪共11个税号的产品启动特殊保障措施。该措施属数量触发,一旦超过触发水平,中国停止按自贸区优惠进口税率征收税款,改为按降税前的最惠国进口税率征收税款。奶粉的特殊保障措施适用期为至年,鲜奶、黄油和奶酪产品适用期为至年。

从新兰进口乳制品触发“特保”时间越来越提前

年以来,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触发特保的时间越来越提前,如鲜奶,年没有达到触发水平,-年触发时间是4月,-年触发时间是2月,-的触发时间在1月,以至于年12月29日,海关总署就发布公告,在途进口数量已经达到年的触发水平。如奶酪,、年没有达到触发水平,年触发时间是9月,年触发时间是7月,年触发时间是4月,年触发时间是3月,年触发时间在2月,-年触发时间是1月,年触发时间是1月2日,比上年又提早了3天。

“特保”措施为产业修炼“内功”,提升国际竞争力赢得了时间

年签订的《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奶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年,我国进口乳制品从38.7万吨增至.7万吨,年均增长25.6%,而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从7.8万吨增至78.9万吨,年均增长33.5%,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增速大幅高于平均水平。目前,新西兰是我国第一大乳制品进口来源国,也是黄油、奶粉、奶酪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液态奶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年,从新西兰进口的奶酪占总进口量的52.6%,从新西兰进口的液态奶占总进口量的20.8%。

根据“中新自贸关税减让表”,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除大包原料奶粉关税为0.8%外,鲜奶、炼乳、酸奶、乳清、奶油、奶酪都已为0。“特保”机制的重要意义在于是我国奶业和国际奶业短兵相接的“缓冲带”,一旦鲜奶、奶粉、黄油和奶酪达到触发水平,这四种产品从新西兰进口的关税将重新升至15%、10%、10和12%。新西兰奶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奶类产量仅为全球总产量的2.5%,但出口量超过全球的1/3。特殊保障机制的设定,事实证明,是必要且有效的,这为中国奶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赢得了时间。

如取消“特保”,是对产业发展和消费者不负责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据商务部网站年12月4日消息,日前,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第三轮升级谈判在新西兰举行。双方围绕技术性贸易壁垒、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原产地规则、服务贸易、投资、自然人移动、竞争政策、电子商务、农业合作、环境、政府采购等议题展开磋商,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个别部委和组织认为乳制品“特保”措施应在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升级中取消,我们认为这不符合产业发展诉求、不符合消费者的期待,理由有二:

一是对国内产业不负责任。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年签订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后,给了奶业行业一个预期就是关税逐年下降,每年的关税都是已定的。况且根据《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规定,鲜奶、黄油和奶酪产品至年特保措施将于年取消,大包奶粉的特保措施也将于年取消,这个预期也是明确的。10年来,尽管奶业受进口冲击很大,但规模养殖场、奶农、乳品企业都是按照这个预期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如果骤然取消“特保”措施,骤然改变预期,就会打乱行业正常发展的节奏,让产业措手不及,这是对产业发展的不尊重、不负责,所产生的影响难以预估。行业需要可预见性的关税政策,而不是打突击战,自毁防火墙。

二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对乳制品而言,并非进口产品就是好产品,进口原料和产品大量充斥中国市场并非消费者的福音。“优质乳工程”理论认为“优质奶只能产自于本土奶”,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也是行业的共识。国内牛奶质量既不输国外、也富足,“舍近求远、求次”的想法令人费解。对奶业而言,国际化、扩大开放是趋势,但并不是让亿万消费者放下手中保质期只有1周的优质鲜奶,改喝保质期长达1年的进口奶,或改喝用进口原料奶粉勾兑的还原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zqxz/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