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华人妈妈亲述生下孩子1个月后的心路
北京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糟糕、绝望、无助。”JoyceLin这样形容自己生下宝宝出院后回到家中的第一天。 家住奥克兰北岸的Joyce来自中国,6个星期前,她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对于Joyce来说,在享受新生命到来的喜悦和快乐时,她的生活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孩子哭,我也哭” “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Joyce回忆起自己到家第一天的情形时说,“把我和孩子送到家里后,他(编者注:Joyce丈夫)又马不停蹄地出门去了超市。” 听着宝宝止不住的哭声,一个人呆在家里的Joyce“难受的像针扎一样。” 截图来自NZHerald“孩子哭,我也哭。”JoyceLin这样告诉NZHerald记者。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对于每个妈妈来说,本来就充满了挑战,现阶段因为疫情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而对于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新手妈妈们而言,大家遇到的挑战更大。“我妈很想来,但是来不了”宝宝出生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从中国来到新西兰帮助照顾,一方面老人家们有带孩子的经验,帮忙照看孙子孙女,另一方面老人家帮着照料家务,给新手家长们减轻点压力和负担,更重要的是父母在身边可以给予新手爸妈们情感上的支持,这是中国人的天伦之乐。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Joyce的妈妈不能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计划从中国来新西兰照顾她。截图来自NZHerald“疫情爆发以后,新西兰对非公民和PR持有者关闭了边境”,Joyce说。“妈妈已经准备好过来的,但是根本没有机会。现在孩子6个星期了,老人家很想来,但是来不了。”根据新西兰移民局的规定,可以以人道主义理由申请入境特批,但是为了防止新冠疫情的传播,特批条件非常严格。Joyce也曾尝试和移民局联系为自己的父母申请,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复。移民局发言人表示,家里有新生儿的新移民为家人申请入境新西兰提供照顾的理由,不可能达到人道主义特批的条件。“我现在的希望就是边境早日能开放。”Joyce说。抑郁、焦虑、无助的情绪“孩子一哭的时候,我感觉每根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她一哭,我连厕所都不能去上,也没有时间睡觉和吃饭。有些时候我也忍不住哭,我觉得简直没有希望。”Joyce苦笑着说。孩子满月后,沮丧、难过、无助的情绪一直困扰着这位32岁的妈妈,于是她去见了GP。第一次见完GP后,医生就非常担心Joyce的情况,并且要求她一个星期内就要复诊,而且提醒Joyce的丈夫密切留意她的情况。Joyce出现的心理困境是众多在新冠疫情期间生产的移民妈妈共同面对的难题。新西兰母婴服务机构Plunket也发现:在移民家庭中,疫情爆发以来因为新生儿到来而寻求心理支持的家庭发生了增加。Plunket健康顾问VivianCheung也表示,对一个移民妈妈来说,不管是从他们自己的社交网络求助或者求助健康专家,最重要的事情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孤单,有可以信任的地方寻求帮助。文化冲击“文化冲击也是很多移民女性在新西兰生育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亚裔家庭服务中心全国总监KellyFeng表示。“对于第一次在新西兰生产的移民女性来说,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里与助产士或Plunket的护士们打交道,医院的生产环境、医疗条件等方面对于她们来说也都是陌生的。这些陌生感也会无形中增加她们的压力。”Kelly说。文化冲击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坐月子”。“在新西兰,生完孩子后,妈妈和宝宝第二天就可以出门。”Kelly表示,“但是在东亚文化里,‘坐月子’对于产妇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这一个月里,产妇不能出门,要在家呆着,好好休养。如果产后女性不能在月子期间得到很好的照顾,营养跟不上或者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会给她们未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wxtz/9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征文展示我的飞天梦
- 下一篇文章: 新西兰41岁女议员独自骑自行车去生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