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看了本草纲目,我还真以为李时珍
《本草纲目》在中国家喻户晓,在西方也影响巨大,甚至影响了达尔文的思想。不过,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李时珍到底是什么样的“学家”,说出来简直难以置信。 一、不忍细读的《本草纲目》很长一段时间里,《本草纲目》在同学们——也包括小明心里,都是这种形象—— 《本草纲目》在同学们心目中地位如此崇高,自然少不了为了提升“民族自信心”而进行的“拍脑门儿”教育的功劳;因为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这样评价《本草纲目》: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被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又是“集大成”的,又是“世界性影响”,还被套了一件“中国百科全书”这么华丽的外衣,简直“不看不是中国人”了。 为了保证自己是“中国人”,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我终于有机会看到了这本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吹成“中华医学之瑰宝”的奇书,可是,翻了几页之后,我的表情,是这样的—— 点解? 来,跟着小明,一起看看这本代表了“中华医学”和“中华草药学”最高成就的的奇书… (注:请自备呕吐袋及餐巾纸) 先来一些,不那么重口味的…… “蛇咬:男子阴毛,以口含二十条咽汁,令毒不入腹。 李认为,如果被毒蛇咬了,找个男人,拔他二十根丁丁毛,注意,必须不多不少二十根,然后含在嘴里吞咽口水,就能防止蛇毒不入腹中。 热病劳复:烧女人月经赤衣为末,熟水服方寸匕,即定。 热病劳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感冒发烧。 月经赤衣,就是用过的古代女性“姨妈巾”…… 当然,古代是没有“姨妈巾”的,但是有“姨妈布”,就是一卷手感比较柔和的布,每个月红一次、洗一次,下个月接着用那种,一般长这样—— 熟水就是开水。 方寸匕是古代中医用来取药沫的器具,长这样—— 也就是说,李认为,如果你感冒发烧了,不要急,找个姑娘要来用过的“姨妈布”,烧成灰,然后用上面提到的那个“方寸匕”舀一勺,就着开水喝下去,包好。 横生逆产:用夫阴毛二七茎烧研,猪膏和,丸大豆大,吞之。 横生逆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胎位不正”。 猪膏就是猪油。 李认为,如果你老婆胎位不正,不用剖腹产这么麻烦,你拔二十七根丁丁毛,和着猪油让你老婆吞下去,就能把胎位正过来…… 看来,男人X毛简直就是宝啊……不但能解蛇毒,还能正胎位。。 小儿惊啼:缚猪绳,用腊月者烧灰,水服少许。 李认为,如果小孩儿半夜不睡觉总哭闹,找一根捆猪的绳子,烧成灰,然后就水喝下,小孩儿就不闹了。 至于为什么非要用捆猪的绳子,而不是捆牛马骡的绳子,那就不得而知了…… 耳聋:人中白一分,干地龙一条,为末,以乌驴驹尿一合和匀,瓷器盛之。每滴少许入耳。立瘥。 “人中白”就是健康人的尿风干后形成的白色尿渍。 “干地龙”就是风干了的蚯蚓。 “乌驴驹尿”就是驴尿。 李认为,如果聋了,就用人尿的尿渍、配着风干的蚯蚓和驴尿,用瓷器——必须用瓷器盛着,滴耳朵里一点,包好。 警告:越往下看会越重口,请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酌情观看 金疮血出不止:饮人尿五升。 “金疮”就是被刀剑等金属造成的伤口。 李认为,如果你被人捅了流血不止,医院缝针这么麻烦,喝5升新鲜人尿就能止血! 子死腹中:以夫尿二升,煮沸饮之。 胎死腹中,找你老公要2升尿,煮开了喝下去,包好。 ……男人尿又立功了。 走马牙疳:用妇人尿桶中白垢一钱,铜绿三分,麝香一分,和匀贴之,尤有神效。 所谓牙疳就是牙龈红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牙龈炎。 李认为,你要是牙龈炎犯了,就找个女性专用的便壶,把里面的积的白色尿渍刮下来,再混合铜绿、麝香贴到牙龈上,有神效。 妇人血崩:老母猪粪烧灰,酒服三钱。 妇人血崩就是非经期的妹子突然大出血……这时候,不要急,找一头老母猪,把它的猪粪烧成灰,就着酒喝下去,包好。 噎膈反胃:真阿魏一钱,野外干人粪三钱为末,五更以姜片蘸食之。 “真阿魏”据说是是产于新疆的一味中药材,奇臭难当。 野外干人粪,就是那种不是拉在家里茅厕的、必须拉在田间地头的风干后的大便,混着上面奇臭难当的真阿魏磨成粉,在早上4点48分用生姜沾着吃下去,就能治疗恶心反胃…… 五色丹毒:黄龙汤饮二合,并涂之,良。 五色丹毒用现代医学的叫法,是皮肤网状淋巴管急性炎症,多发生于下肢和面部。 黄龙在古代是大便的优雅叫法。 消渴重者:众人溺坑中水,取一盏服之。勿令病患知,三度瘥。 中医理论中的消渴意思是“多饮、多尿、多食”……类似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症状。 猫咬成疮:雄鼠屎烧灰,油和敷之。 李认为,被猫咬了之后伤口溃烂,可以用母老鼠的老鼠屎,烧成灰后用油混合,涂抹到患处就即可。 …… 除了上面各种匪夷所思、恶心至极的药方之外,《本草纲目》里还有大量带有明显迷信色彩的药方,比如—— 小儿腹胀:父母指爪甲烧灰,敷乳上饮之。 鼻血不止:血余,乱发烧灰吹之,立止,永不发。男用母发,女用父发。 妊娠尿血:取夫爪甲烧灰,酒服。 猝然腹痛:令人骑其腹,溺脐中。 小儿赤疵:针父脚中,取血贴之,即落。 竹木入肉:针拨不尽者:以人齿垢封之,即不烂也。 然后,李还发明了起死回生的“大还丹”—— 死而复生:用天灵盖如梳大,炙黄,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起死神方也。 这就是神奇的《本草纲目》,中国之百科全书的部分节选。 感兴趣的同学,请自行百度。 二、史上最“重口味”的医学书 此外,《本草纲目》收录了诸多匪夷所思的药物和方子: 在上元节偷来富家灯盏放在床下,就能令人怀孕; 把人上吊自杀的绳子拿来烧成灰,水服能够治狂癫精神病; 如果鱼骨鲠住喉咙了,把渔网煮成汁或烧成灰喝,就能让鱼骨掉下; 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理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草原又到了小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李时珍如果穿越到现代,那么鼠标、键盘,甚至中年男人的包浆手串皆可入药。就地取材、“联想大法好”就行了。 不知各位是否多年来也曾崇拜、憧憬过《本草纲目》如何纯天然、不刺激、无副作用,药效好,还能养生之类的。不过看了李老先生开的药方,我反正是打死也下不了口。医院打针,也绝不愿意吃SHI。 既然《本草纲目》这么奇葩,它究竟是如何变为中华名著的? 三、李时珍在医疗行业排名几线? 要理解李时珍的成名,需要明白:年前缺医少药,科学尚未昌明。所谓的用药是基于经验和玄学,大都经不起现代医学实证的推敲。 李时珍年出生于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的一个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受家庭影响,他从小接触医学知识,但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社会,读书人的首要选择是进入仕途。 李时珍的父亲希望儿子考上科举,出人头地,不要像他一样行医。李时珍一开始确实在往这条路上走,14岁中了秀才,之后三次参加乡试,均落第。无奈之下,他放弃科举,转而习医。 跟随父亲行医,李时珍积累医学知识,26岁时开始独立行医。此后,李时珍萌生了编一部新的本草医籍的念头,开始付诸实践。他参阅了大量的前代典籍,实地考察部分药物,历时30多年,编成《本草纲目》。 这期间,李时珍有短暂的仕途经历,进过王府,医院任职,辞官后回家乡专心编修本草。历史研究者认为,当年李时珍在家乡有一定的医名和影响,但绝对没达到国医级别,他在明末众多医家里只能算个二线小角色。 李时珍行医实践并不一流,他的名声是靠埋头写材料,搞医学综述。《本草纲目》撰成于明代万历年间,一般认为是在年著成,他这一年60岁。成书后,又用十多年修改才定稿,可见要么李时珍有严重的拖延症,要么古代著述,确实艰辛。 由于书卷帙浩繁,图文量大,而且商业收益不高,出版商不愿积极出资刊印。直到年,这本多万字的大部头,在李氏家人的支持下才面世。在《本草纲目》刊刻完成前3年,李时珍已经去世,享年76岁。 《本草纲目》初版本在南京刊行,故称“金陵本”,是后世各种《本草纲目》版本的祖本。金陵版的刻印质量不高,有很多字迹模糊不清的地方。 年,江西巡抚夏良心发现这本神奇的药典,大为欣赏。在他帮助下,两年后新版《本草纲目》面世。 这些私人刻本以外,《本草纲目》还得到官方推广。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于朝廷后,朝廷“命礼部誊写,分两京、各省刊行”。 有学者统计,明末清初一百多年间,大概有十五种《本草纲目》的版本面世,平均十年左右就有一种刻本出现。从当时医学书籍的总体刊刻状况看,这频率算是很高。一些医家认为《本草纲目》“集明代本草之大成”,这一时期许多有名的本草著作都以它为资料依托。可以说这时候,李时珍小有名气,但距离家喻户晓仍很遥远。 四、《本草纲目》是如何征服西方人的? 说起来《本草纲目》真正热销,还是借着东西方学术交流热潮。李时珍在全国寻访各种药草,修订《本草纲目》之际,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开始访华,这些人除了传教,也搜集中国风土人情,典章制度。这一时期,全球化交流非常活跃。来华的药剂师、传教士不仅将西医传到中国,也将神秘东方的草药知识传至西方。 第一个用欧洲文字公开出版的节译本《本草纲目》,出现在法文版《中华帝国全志》的第三卷中。《中华帝国全志》是一部雍正年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巴黎耶稣会士杜赫德根据当时27名在华传教士,包括南怀仁、汤若望等人寄回法国的信件编辑整理而成。 18世纪欧洲正兴起一股“中国热”,《中华帝国全志》这部综合性百科全书出版后,引起各界注意。年法文版售光后,第二年在荷兰海牙发行第二版,同年又被译成英文。 比起医术,李时珍对中国大地各类事物的介绍更吸引人,想来猪屎入药这种事情让外国人大开眼界。 西方有博物学的风气,十八、九世纪,博物学是英国大众积极参与的科学和文化活动,具体来说,就采集是植物、昆虫和收藏化石。西方的博物学传统,从古老的亚里士多德一直延续下来,近代由布丰、林奈、达尔文等人接棒。 《本草纲目》正好迎合了博物学家的嗜好,18世纪现代植物分类体系的奠基人林奈,鼓励他的学生奥斯贝克带着科学眼光去中国考察自然世界,为其编写的《植物种志》收集植物信息。 奥斯贝克自瑞典启程时说:“我非常渴望了解中国药草的知识,以及各种草药所对应的疾病信息……我希望征询那些能在这方面给予我指导的人,并获得一定答案。”年,瑞典博物学家莱格斯特伦在中国南方采集植物标本,并得到《本草纲目》原著,他回国后将这批标本送给朋友林奈。 林奈 就这样,《本草纲目》成为被西方博物学者最常引用的中文著作。现代美国学者范发迪说:“该书体例庞大,内容广博……从17世纪晚期开始,西方学者就知道这部著作,即使在19世纪,它也一直是所有研究中国博物学的学者必备的教科书。” 达尔文也受到《本草纲目》的影响,他在奠定进化论的过程中参阅了各国文献。在《物种起源》等书中,达尔文十多次引用了中国人的著作,《本草纲目》位列其中。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本草纲目》就像个收藏室,它记录了丰富的动植物和矿物,也介绍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与其说它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此时,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西方都抛弃了自己的本草学传统,更不用说《本草纲目》这种“外来的和尚”。 五、郭沫若钦定了,李时珍是民族伟人 从明末一直到民国,李时珍的存在感非常低,普通民众根本不了解这人。相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核心理论著作,《本草纲目》地位不高,即使在近代的“中医存废之争”,也没有受到争论两派太多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fzfs/6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赣商故事郑百川与足尖上的世界
- 下一篇文章: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上饶系列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