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编带了几位新西兰的朋友回祖国考察参观,其中有从德国移民新西兰的,也有从英国移民的,一路上老外们既有对于祖国宏大的机场高楼等建筑物的惊叹,也少不了对于灰色天空和街道上横冲直撞的违章车辆的担心。小编由此想起了这样一个段子:

两个同样揣着巨额财富的父亲,一个总是穿金戴银,在人前阔气异常,却吝啬于为家人、为子女付出;另一个穿着简朴甚至不太体面的装束,却尽其所能满足家人的需要,你会觉得哪个爸爸更富有呢?

很多人听闻新西兰是一个发达国家,估计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于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个国家。但是,当他们真真正正地“见识”新西兰,却发现和自己的想象大为不同。

“新西兰,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和繁华街道,除了几个面积不到上海一个区的CBD,其他地方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大农村。”

“没有高铁,没有动车,不开车就出不了门。”

“连淘宝都没有,买个东西都得跑大老远,根本体验不到在国内早上下单、下午就送到的购物感!”

“商店平时也都早早关门,下了班放了学,也不能去逛逛街。”

恐怕有的就只是漫山遍野的牛羊了。

很多人就问了:既然这样,为什么新西兰还是发达国家?

因为像新西兰这样的发达国家,不是单单从繁华程度、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寿命、识字率、工业化水平来衡量的。

可能真的是我们习惯了这样去评价一个社会,才会觉得高楼大厦才是“发达”的标志吧。

新西兰总会做一些不计成本的付出,去改善社会环境和提高人民的生活体验水平,特别会重点扶持弱势群体。在很多人心中,这才是国家发达的原因。

为社会弱势群体不计成本的付出:衡量一个人的好坏,不能单从这个人的穿着打扮来评价,而要看这个人的思想与品德;评价一件事的利与弊,不能只从某一时点进行判断,而要让时间去证明。

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也不能光从国家强者与富人群体去衡量,而是应该从弱者的地位与利益去思考。

新西兰不是一个激进的国家。面子工程、各种竞争攀比现象,都不是那里的人所喜闻乐见的。

在这里的中小学课本中,很少有弯弓射大雕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因此人们很少有竞争感。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老师从来不会把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进行公布,也不会搞分数排名。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慈善的故事,以及课堂外的义工活动。新西兰学生做的个人分享,几乎都是对于社会贡献的经验分享,而并非个人成功的心得。

也正是没有了竞争,因此新西兰的学生和留学生们都非常快乐。真正做到了生活,而并非生存。

这个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付出成本,是要优于给予强者的。

当公交车驶来,司机会用液压系统压低车身,然后下车在车门边上,放上轮椅板,帮助残疾人朋友上车。

所有人都会在车下默默地等待,让残疾人先上车,司机也不会抱怨麻烦,而是真心的微笑。

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红绿灯,都会有帮助盲人判断的提示音,如果发现哪个红绿灯的提示音坏了,无论位置有多偏远,维修人员都会在两天之内修好。

这个国家每一个居民,无论何种原因,如果失业了,生病了,或者遇到各种生活困难,政府都会为你提供生活补贴,帮你度过最困难的日子。而这种补贴,真的能保证你的温饱需求。

对于残疾人,每一个停车场会修建专门的停车位,即便这些车位在很多时候都会空着,但是它们确实有存在的必要。

每一个厕所,都会单独为老人、带孩子的父母还有残障人士修建一个单独的房间,无论使用频率高低。

每个社区,都会为那些生活无法自理的人们配上义工,无论这些人是否需要帮助,但政府会先做好准备,以应对你的不时之需。

即便这些投入无法产出任何经济利益,但政府依然不停地投入资金和付出人力。

当一个国家对于事情的考虑,可以从人道主义出发,不考虑成本与收益地对弱势群体服务和付出,那么这个国家才具备发达国家的特质。

为细节不断地投入:

在新西兰,细节品质是社会所共同







































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goue.com/hgfzfs/3210.html